龙门小说网 > 舂骑满香痕文集 > 《道德经》章节注解28-54章

《道德经》章节注解28-54章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舂骑满香痕文集最新章节!

    原文第二十八: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解读:智谋见识超群,谦虚谨慎不张扬,这种人就是值得天下表率和推崇的楷模。做为天下表率和推崇的楷模,行为准则都应符合社会道德风尚,回归纯真的品质、为人真诚。

    明智的人淡薄权利荣誉,明辨是非而不自取其辱;胸怀远大心平气和;胸怀远大心平气和的人容易知足,生活依然如故简朴且不奢侈。

    明智的人行为光明磊落,随遇而安而非善恶不辨,众望所归为人师表,众望所归为人师表的人言行一致,所作所为不偏不歧自然而然。

    [知]通假智。

    [谿]音稀,从高山流下的瀑布,这里指落差很大令人仰止。

    [忒]言行不一致。

    [无极]自然而然的意思。

    释疑:原每一段后有“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是后人伪添注。

    原文第二十九:夫物或行或随、或炅或吹、或强或羸、或培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过;以恃萬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读:大凡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的主动有的被动;有的炙热有的阴冷;有的强烈有的羸弱;有的奋斗有的堕落。因此聪明睿智的人了解的多、掌握得精、通晓要领。

    聪明睿智的人能克制他人所不能克制的欲望,不把稀有之物当成宝贝奇货可居。认知学习他人所不认知的学识,这样就超过平常人的知识认知水准。一个人穷毕生精力所认知的知识水平在整个知识海洋来说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

    [炅]音窘,灼热、炙热。

    [吹]寒凉。

    [羸]弱。

    [隳]通假堕。

    原文第三十: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楚棘生焉。大战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强焉。果而勿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谓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蚤已。

    解读:辅佐君主善于治国安民的政治家,不是依靠发动战争来发展提高国力,而是通过和平交往来增加国家之间的友好。军事行动的后果,必将导致战火纷飞。战争之后,必定是经济萧条、民不聊生的动荡不安局面。

    因此说善于治理国家的政治家,发展经济富强才是正义斗争,而不是好战显示国家强盛。经济富强不断发展而能做到不骄不躁,经济富强不断完善而能做到不亢不卑,经济富强不断加强而能做到不可侵犯,经济持久和平发展而不止,这就是所谓的不战可屈人之兵的真正强盛。

    大凡世事万物若太过强暴而起争端那么必定是衰败的前兆,这就是国家社会发展的逆反规律,不得人心的迟早要衰亡。

    [楚棘]战火狼籍。

    [果]指财富经济。

    [不道]不得人心,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意思。

    [蚤]衰竭。

    原文第三十一:夫唯兵者,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夫美之者,胜而不美,不可得志于天下矣。物或恶之,以丧礼处之,以悲哀泣之。

    解读:战争利器对人来说是不祥的东西,所以善于治国安民的统治者都不轻易用兵。对战争的作用全面夸大美化的穷兵渎武暴政者,就算取得了胜利也是暂时的,侵略战争不可能获得人心。民众和国家都对此深恶痛绝(都是战争的受难者),战争导致亲友的伤亡,使幸存者悲痛欲绝。

    [物]这里特指民众。

    [或]国家。

    释疑:此段伪批注过多,错简不通顺,特更正。

    附伪文第三十一: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原文第三十二:道常,无名之朴。虽杪,天下弗能臣也。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可以不殆。

    解读:“道”是永恒不变的自然周期发展规律,纯朴自然的周期规律原本没有命名。自然周期规律衍生出更多抽象的概念与有形的事物,人们不可能完全了解掌握。统治者假如能顺应这种自然发展规律进行管理,那么万事万物将自我完善。天地的相对运动就产生了风雨,人们不可能使自然降水按照人的意愿下的均衡。在开始制定规章制度之前对事物现象命名,有了文字说明,也就能了解事物发展的规律,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就能传承文明,持久不息。

    [道常]指永久的自然周期发展规律。

    [杪]细节,这里指抽象的概念与有形的事物。

    [自宾]自我完善,自然而然的意思。

    [殆]消失、消亡。

    释疑:此段有误,末句“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为错简,不是此段文字

    特更正。

    附错文第三十二: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原文三十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解读:认识人性的弱点及能辨别人物特点的人是一种智谋。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是智慧的升华。处处显得高人一等比他人更有能力是因为有权势,克服自身的不利因素超越自我是生活中的强者。容易知足而不过份贪图物欲追求享乐是精神上的富者。知难不退持之以恒的人是意志坚定的体现。保持操守底线而不改弦易辙的人能久经考验。身虽残亡而思想精神得以留传的人就能流芳百世。

    [死而不亡]指人的肉体难免衰竭而精神思想却能流传后人。

    原文三十四: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章。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解读:期望过高妄图一步登天就容易使重心基础不稳而站不住脚。前进的脚步超出自身的客观条件就难以到达目标。暴露自身的缺陷而不自省就是不自量力。自行其是自欺欺人处事为人就不会有条有理。自私自利自相矛盾就会功亏一篑。自我感觉良好自作主张就难以长足进展。以上这些用‘道’来解释:也就是说不是‘一口吃个大胖子’而是长期积累。所以聪明贤达之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以为是;自尊自爱而不自高自大;因此能取长补短。

    [馀]累积的意思。

    [赘形]做大做强的意思。

    [去彼取此]取长补短的意思。

    释疑:此段话与原文三十三对称呼应。附通行本为第二十四章错简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原文三十五: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解读:天下人往往都喜欢攀权近贵获取权力,攀权近贵获取权力就能避免自身的利益受到损伤,且享受特权下权力的庇护,优美的乐声和诱人的美味往往能诱惑人流连忘返。那些治国安民的大道理往往都是些空泛无味不切实际的废话,视而不见真凭实据,听而不闻群众意见,一无所用。

    [执]掌握。

    [大象]权力、权术。

    [道]这里指官腔伪调。

    原文三十六: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之胜刚,弱之胜强,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故刚强处下,柔弱处上。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解读:导致收敛揖合的原因,必然是过份张扬显摆飞扬跋扈;导致衰退落后的原因,必然是过份争强好胜挥霍无度。导致废黜不用弃如敝履,必然是过份盛行浪费奢靡耗尽。导致意识形态获得争取的原因,必然是过份深受诱惑付出努力。这些就是所说的细微知著。

    保持柔韧比显示刚烈更有优势,突出弱小比展现强大更为重要,因此军队过份好战争胜则容易被歼灭,木材弹性硬化就容易折断。所以刚烈且强硬往往处于被动,弱小而柔韧往往容易掌握主动。生长在水中的鱼不可能离开水的滋润而存活长久,就象战争的国家机器军队,不能脱离民众的拥护一样。

    [歙]音设,合拢的意思。

    [脱]离开。

    [示]通假祀,‘不可以示人’意思是不能把人当成送去礼祭的物品那样对待。

    原文三十七: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王侯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以静,无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解读:周期性循环的自然规律不是刻意所能追求却能保持持久,统治者若能遵从自然发展规律而进行有效引导,那么社会经济的自身发展运行也就能得到完善。物质财富发展丰富而人的欲望却无穷尽,人们就要克制贪欲返回不追名逐利的朴实自然。克制贪欲返回不追名逐利的朴实自然,那么人与社会的精神面貌也就安定而不浮躁。安定而不浮躁,社会整体价值观就会朝气蓬勃。

    [道]这里的道是指循环的自然规律。

    [常]永恒的意思。

    [化]繁荣昌盛的意思。

    [镇]克制。

    [正]符合(自然发展规律)。

    原文三十八: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不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以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失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读:高尚风格是不以世俗标准作为取向因此能高瞻远瞩。普遍认可的风俗进而加以规范是因为没有参照标准。高尚风格就是不刻意做作而遵从义务。普遍的世俗标准是有目的地避重就轻进行取舍。

    所以失去规章就尽量做到公正,失去公正就尽力做到仁善,不能仁善就义不容辞,义不容辞就礼尚往来。

    高风亮节是身体力行而不避艰险;见义勇为是认为该这样做而挺身而出;谦虚礼貌的慈善是不求回报地待人接物,之所以慈善就好象卸除心里负担一样。

    失去仁爱慈善的人缺乏诚实守信的社会责任义务,这是导致社会关系动荡不安的祸乱根源。有超前忧患责任意识的人是社会光明前景的希望,然而刚开始此种人在世俗的眼光中就像傻瓜一样。所以伟大的人言行光明磊落心理健康,实事求是而不虚伪做作,因此能取长补短。

    [应]回报。

    [攘]伸展。

    [后]通假候,期待的意思。

    原文三十九: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无敌耶!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是以至誉无誉。故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不欲瑑瑑如玉、珞珞如石。

    解读:古往今来周期秩序的成因如下:天道有太阳因此世界光明;地球因为周旋地围绕太阳转而年复一年;世人有了普照的阳光而得以逐步进化;粮食作物有了充沛的阳光而果实累累;万物依赖阳光而得以生长;商王依仗自己是太阳神之子的精神神话而维护统治;这些都归结于太阳的光明,难与其匹敌。

    假如天道没有光明整个宇宙将分崩离析;假如地球不是周旋地围绕太阳转将不复存在;假如世人没有了普照的阳光将不能发展;假如粮食作物没有阳光将衰竭;假如万物没有阳光将灭绝;假如商王难以合理地维护统治将被推翻。

    极权富贵是因为建立在广大贫贱民众之上;高高在上的统治必定有广大的臣民基础;因此说名利富贵都是可耻的。所以说统治官僚少数人的富贵必然损害更多人的利益,统治集团国家权利的减少必将使民众受益。不扩张的统治欲望就象洁白无暇的玉石那样难得可贵。

    [一]太阳、阳光的意思。

    [蹶]音绝,颠覆。

    [瑑]音转,带花纹的玉器。

    [珞]音落,成串的珠玉。

    释疑:此段伪批谬误多处,特更正。附伪批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至誉无誉。不欲瑑瑑如玉珞珞如石。

    原文四十: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解读:敌对势力的存在或不符统治集团利益的主张呼声是推动社会文明前进的动力。图权谋利唯唯诺诺奴颜婢膝的臣民是统治集团争取利用的对像。在权谋统治社会下新生出的虚假事物在逐步完善中繁荣昌盛起来,这种社会表面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假、大、空的泡沫政绩基础上。

    [反者]对统治者不满的人。

    [弱者]服从统治的臣民。

    [有]本指草木茂盛,这里隐喻地平线上刀枪林立的暴政。

    原文四十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如昧;隐道如见;进道如退;夷道如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足;建德若偷;质德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解读:“对君主忠贞不渝的身边重要臣仆听到命令毫不迟疑地去执行,对君主来说平时不怎么亲近的臣仆听到命令就会拖遢,对君主从未接近过的臣仆听到命令就会觉得受到尊重而倍感兴奋,不使之感受到尊重鼓舞就不会遵从君主的命令。”这些都在建言书上大量的记载。

    知晓统治权术就会刻意隐瞒真实目的;远离统治权贵就会知晓事实真相,挤身统治阶层就会不肯退让,背叛统治集团就会步履艰难。

    理想崇高使人虚怀若谷,胸怀大志使人脚踏实地,勤劳致富使人避免赖惰,纯朴善良使人坚贞不屈。

    洁身自好就不至于自取其辱;最大的疆域是没有边界线;最宏伟的建设是经年累月逐步完善;

    自然间的某些现象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说明;宇宙天体难以了解全尽;自然周期规律性的轮回也难以付著笔墨来形容。只有形成良好的自然习惯才是成功的关键。(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建言]古书名,主要是供统治君主驾御臣下的权术参考。专类著述给特定对象阅读的篇章春秋战国时统称x言。

    [纇]音泪,崎岖坎坷。

    [偷]懒惰的意思。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音”:象形文字是指一种天文星相,指的是以黄道十二星相的中分点,既每年太阳直射赤道的春分与秋分日,此时黑夜与白日时差相等,因此古人用“音”字来表示这种天文现象。老子因此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两句不能分割来解读,‘大音希声’后面的‘大象无形’是感叹形容前面‘大音希声’这句。这句话连起来解释就容易明了了:这里的‘大’形容宇宙天地“希声”就是形容少有的重合规律现象,难以用语言来表达说明;‘大象’是说前面这种规律性的天文现象也难以用笔墨来解说。

    原文四十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韵气以为和。

    解读:天地的运动遵循着周期性的循环规律,于是就产生了白天与黑夜,随着白天黑夜的交替于是就有了日、月、年的时间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万物也就逐步成熟地繁荣发展起来。一切生物大都喜欢夜伏昼出活动,有吞吐、呼吸、食泄等生命生理特征。

    [负]通假伏,蛰伏、休眠的意思。

    [抱]伸展、活动肢体。

    原文四十三: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解读:最柔善的水,日积月累能滴穿最坚硬的岩石;能在无声无息中穿透看起来牢不可破的物体;由此我推断出潜移默化的超强进化力量。以身作则不言而喻、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这是凡人难以超越的耐力。

    [希及之]无与伦比的意思。

    原文四十四: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解读:通过对比反省,明白名利和身心健康对于个人来说哪个更重要,身心假如不健康就算获得再多的财物对个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获得再多的财物之人还不是一样要面对人生的生老病死吗?所以说爱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地付出,过多撅取财富的欲望必然因此而疲于奔命,为财所累。人常怀知足之心就不会因此而受辱,权利欲望的追求适可而止就不会因此而丧身,也只有这样才可以长久地保持身心健康长寿。

    [厚亡]意思是被贪欲折磨死。

    原文四十五: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盅,其用不穷;大直若诎,其用不舍;大巧若拙,其用不器,大辩若讷,其用不吁。静胜趮,寒胜炅,知清知静为天下正。

    解读:大凡事物都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完美,或多或少都存在缺陷,只不过是物尽其用就显得完美而已。就好像形体硕大的攲器一样虽然每次只能汲取半瓶子的水,但可以多次使用。看上去最笔直的事物其实都似弯曲不平的,只不过是接近于笔直而已。最精巧的发明其实都有它的基本原理,只不过是最大发挥出物件的性能而已。最高明的理论其实显得荒诞、语无伦次,只不过是较为通畅合理而已。镇定自如就能克服暴燥所暴露出的缺点,冷漠就能克制过份热切带来的失落,明白事物相互作用的这种反向道理就能使整个社会文明正确发展。

    [盅]指攲器。

    [诎]通假曲,弧。

    [舍]通假蛇,缠绕。

    [器]限度的意思。

    [吁]通假愚,糊涂的意思。

    [趮]音躁,躁的古体字。

    [炅]音窘,热。

    原文四十六: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耰;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解读:社会秩序安定良好,必定使社会生产力大力长足发展。社会秩序混乱不堪,必然使外敌窥觑或边疆起战火。罪孽的最大根源是因为贪欲过重撅取无度,祸害的最大根源是因为毫无节制扩张权力,错乱的最大根源是因为不守本份贪得无厌。因此奉公守法克勤克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前提。

    [却]这里是驱使的意思。

    [耰]音悠,犁田的农具。

    [憯]音惨,超越本份的意思。

    [足]三个足字分别表示克制、适可而止、稳步。

    原文四十七: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闚于牖而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緼。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解读: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社会信息,观看视窗而不是窗户就能展现出各个历史社会的生活动态。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未来,人们了解掌握的信息越丰富多彩。因此科技文明的发展使得后人不用出行就能掌握知识,不用亲眼所见就能了解事件经过,不用亲身前往就能有所做为。

    [闚]窥的古体字,观看、视野。

    [牖]窗户、窗口。

    [其]这种事,指上两句“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闚于牖而见天道。”

    [緼]音韵,丰富多彩的意思。

    [圣人]这里特指文明程度高的后代人。

    释疑:这段话是老子的预言总结。为什么说是老子的预言总结呢?“其出弥远,其知弥緼。”这句话很明了地说明:这种不可思议的事不是发生在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而是发生在遥远的未来(既“出弥远”)。能道出如此令当时世人震惊的言辞,也许正因为如此,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历代以来被人所重视,以至于奉为神化鼻祖。在今天我们似乎就是老子“不出于户而知天下,不闚于牖而见天道。”的真实见证者。不是吗?从广播到电视的普及,再到互联网的发展“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仿佛就是信息文明时代的最好注脚。

    原文四十八:为学日益,益之又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

    解读:学习掌握知识的方法是靠日积月累,逐步累积。生命的生存进化活动规律是以消耗有限时日来计算的,岁月匆匆生死存亡。就这样循环往复,一切生命都遵循着新陈代谢循环往复的生长规律。

    [益]增长

    [损]消耗

    释疑:此段伪批谬误多处,特更正。附伪批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不为。将欲取天下当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原文四十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解读:“圣人”没有自己利益诉求的主张,只不过是各阶层呼声的代表。不管是好的主张还是不好的主张,都要一一表达陈述出来,这是遵循代表各阶层公众的原则。不管是真实的事实还是不大可靠的消息都要认真听取,这是遵循公正处理意见的原则。“圣人”的身份就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汇集而已,是社会各阶层利益诉求的代言人。其举动言行都处在百姓民众的关注监督之下“圣人”都象孩子们一样乖乖听之任之。

    [歙]音射,聚众,聚合的意思。

    释疑:这段是原文四十七的衍文,也是老子的预言。为什么说是老子的预言呢?从此段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之在天下也。”、“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四句不难看出这里的“圣人”与“百姓”只不过是相对而言“圣人”从“百姓”脱胎而来“百姓”似“圣人”的父母。以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而言,那个时代不可能有这么高度民主模式,老子用这样的表达言辞,只能说明这是老子对文明社会的预言。假如把此段话中的“圣人”当成统治者来理解的话,以老子所处的春秋君主奴隶制时代,这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显而易见是虚无缥缈的痴心妄想。

    原文五十:出生入死:生之徒什有三,死之徒什有三。而人之生生,动于死之地,亦什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也。夫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

    盖闻善摄生者,陵行不遇兇虎,兇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蚤。入军不被甲兵,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焉。

    解读:生命遵循着从新生到衰亡的自然生长规律:新生一部份生命,衰亡一部份生命。人的生存繁衍,在危机四伏的天灾人祸中求取,也是遵循着新生一部份,衰亡一部份的规律。为什么是这样呢?是因为生存进化的累积使然。生命短暂而珍贵,才显示出生存的重要性。

    善长生存之人,出行尽量避开象老虎那样的自然猛兽,这样就能避免受到伤害,那么如虎的猛兽也就找不到下手的对象。又比如作战对垒那样尽量作到隐蔽不暴露,那么敌人也就找不到目标。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因为不冒险才能安全稳重。

    [兇]古凶字。

    原文五十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畜之覆之,是谓生。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解读:生长有着周期性自然规律,按照正常的自然生长规律累积进化,万物都形成自己的特征外形,器官功能也就完备起来。从萌芽到渐渐发育,幼小到成熟,孕育繁衍到衰老,这个过程就叫“生”生长到一定程度,又不超过物种自身的形态范围,成长却又能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这就叫“玄”因此万物的生长进化过程都遵循着周期性自然规律,按照自身的生长规律正常累积。遵循自然规律,生长累积进化,这就是各种生物之所以能繁衍不息的秘密。

    [亭]弱小、幼小。

    [毒]通假字,成熟的意思。

    原文五十二: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冬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冬身不治。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解读:世间事物的起始由来,是事物发展的起源。从起源来由,就可以推测出事物的发展方向。事物的发展方向,又遵循着自身的本质,这样就形成有规律性的良性循环而不消亡。堵塞给养,闭关自守,这就难以发展。开拓创新,逐步完善,应当有条不紊。从细微处着眼就能明辨是非,坚韧不拔就能发展壮大。公开监督,就能正本清源,远离祸害。这些都是取得长足进展好正理。

    [兑]方法,出路。

    [冬]通假终。

    [习常]正理、真理的意思。

    原文五十三: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资货有馀,是谓盗兮,非道也哉。

    解读:使我等民众知晓官僚驾子的礼节,出行要懂得避让,毕恭毕敬地躬身畏惧。仕途社会艰辛,人们就喜欢投机取巧地走捷径。大小会议不断和走后门之人络绎不绝,田地大量荒芜,民生经济萎靡不振。大搞表面文章,喜好争名夺利,吃喝风盛行,贪污受贿严重,这就是所谓的权力机关的窃国大盗,而不是正道。

    [介然]平民、无权势的民众。

    [唯施]把双手拢于袖内躬身。

    [服文彩]服饰外表华丽,比喻表面文章。

    原文五十四: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世世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溥。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解读:有所建树之人流芳百世,有所持守之人坚贞不渝,因此受到后世子孙敬仰。素质的修养使自身提高品行,能够安家立业是自身修养有所体现,能够惠及一方是突出德才兼备的,能够治国安民才是德高望重。所以人与人之间通过对比参照才可能突出自身素质的高尚,家与家通过对比参照才可能家喻户晓,地区与地区之间通过对比参照才可能富有成效,国与国之间通过对比参照才可能强国富民。

    [溥]音坡,通假普。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舂骑满香痕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骑满香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骑满香痕并收藏舂骑满香痕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