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舂骑满香痕文集 > 解读《诗经国风》召南十四篇

解读《诗经国风》召南十四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舂骑满香痕文集最新章节!

    原文一:鹊巢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诗意

    坐在华丽的轿车上呀就象居住在树上的有巢氏人那样,驾驭车辆前行象飞翔的大鹏鸟一样安稳,人乘坐车上驱使车轮滚动,载着人前行。坐在华丽的轿车上呀就象居住在树上的有巢氏人那样,驾驭车辆前行象飞翔的大鹏鸟一样遨游四方,人乘坐车上驱使车轮滚动,载着人前往。坐在华丽的轿车上呀就象居住在树上的有巢氏人那样,驾驭车辆前行象飞翔的大鹏鸟那样轻灵便捷,人乘坐车上驱使车轮滚动,载着人到达目的地。

    解读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布置安妥华丽的轿车,用图腾鸠鸟杆作轿车的遮盖乘柄,人乘坐车上驱使车轮滚动,载着人前行。

    [维鹊]:指的是古代的车上作遮阳的乘柄遮盖,古人认为象鹊形的太阳黑子是天使,其意思是乘车的人就象处于天使的佑护之下。

    [有巢]:上古南方的一支居住在木桩屋上的部落名叫“有巢氏”这里是把轿车比喻成木桩上的房屋。

    [维鸠]:象奋翅飞翔的大鹏鸟。

    [居]:乘坐。

    [百两]:车架下的一对车轮。“百”读做薄,特指横木下的车轮;‘两’:成双成对。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布置安妥华丽的轿车,用图腾鸠鸟杆作轿车的遮盖乘柄,人乘坐车上驱使车轮滚动,载着人前行遨游四方。

    [将]:驾驭的意思。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布置安妥华丽的轿车,用图腾鸠鸟杆作轿车的遮盖乘柄,人乘坐车上驱使车轮滚动,载着人飞快前行遨游四方。

    [盈]:风惯耳,这里是比喻车辆飞驰前进。

    [成]:这里是滚动的意思。

    讲解

    鹊巢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把人乘坐车辆的象鸟一样飞翔的感觉详细描绘出来。表明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就利用木轮滚动前行,发明了车辆。

    理解此诗的重点在于“有巢”、“百两”据传“有巢氏”世居南方,住木桩之上,今天云南、越南一带还可见用木桩做支柱搭建的小楼阁。“百两”是古方言,等同于今天“车辆”的意思。

    原文二: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诗意

    到哪里去采摘水草呢?到泥池沼泽边。作什么用呢?是王公贵族祭祀用之物。到哪里去采摘水草呢?到流水的沟涧中。作什么用呢?充实王公贵族的粮仓。蓬松的粮草层层叠放,采收了好几天。堆放了一垛垛的稻草堆,然后往回搬运。

    解读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到哪里去采摘水草呢?到泥池沼泽边。作什么用呢?是王公贵族祭祀用之物。

    [于]:助词。

    [蘩]:音繁,水稻秸杆的别称。

    [沚]:音止,湖河上的浅滩。

    [事]:通假祀。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到哪里去采摘水草呢?到流水的沟涧中。作什么用呢?充实王公贵族的粮仓。

    [宫]:贮存粮草的地窖屋室。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蓬松的粮草层层叠放,采收了好几天。堆放了一垛垛的稻草堆,然后往回搬运。

    [被]:音披,割取的意思。

    [僮]:音童,这里指半个人高的稻草堆。

    [祁]:指稻草堆起来的草垛。

    讲解

    采蘩这首诗说的是奴隶们辛劳地收割稻草,把收割的粮草搬运到奴隶主王公权贵的粮仓贮藏。

    此诗的重点在最后一句,形容采集的蘩草多且堆积如山。

    原文三: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诗意

    蟋蟀躲在草丛中喓喓叫,四处蹦跳的蚱蜢。没看到心上人,心里牵挂不已,就算见到了,最多也是匆匆会一面,我的思念之情也会减少一点。沿着山道走上南山,问采摘蕨的人。没看到心上人,心里怅惆不已,就算见到了,最多也是匆匆见一面,我的心情也会快乐一些。沿着山道走上南山,问砍柴的樵夫。没看到心上人,心里伤心难过,就算见到了,最多也是匆匆会一面,我这颗受伤的心也会痊愈。

    解读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蟋蟀小虫躲在草丛中喓喓叫,四处蹦跳的蚱蜢。

    [喓]:音邀,振翅声。

    [趯]:音剔,蹦跳前行的意思。

    [阜螽]:音富中,蟋蟀和蚱蜢。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没看到心上人,心里牵挂不已,就算见到了,最多也是匆匆见一面,我的思念之情也会减少一点。

    [觏]:会面。

    [降]:减轻。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沿着山道走上南山,问采摘蕨的人。没看到心上人,心里怅惆不已,就算见到了,最多也是匆匆会一面,我的心情也会快乐一些。

    [陟]:音志,在山坡上行走。

    [蕨]:狼荠草的嫩苗,春天出苗,可食。

    [惙惙]:音绰,心里怅惆,忐忑不安的意思。

    [说]:通假悦,快乐的意思。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沿着山道走上南山,问砍柴的樵夫。没看到心上人,心里伤心难过,就算见到了,最多也是匆匆会一面,我这颗受伤的心也会痊愈。

    [薇]:杂草。

    [夷]:抚慰的意思。

    讲解

    草虫这首诗说的是一位到南山幽会情人的女子未见到心上人的三种心理特写,说明父系氏族社会之前的自由恋爱婚姻。

    此诗首句用欢乐歌唱求偶的蟋蟀和快活蹦跳的蚱蜢来衬托与情人赴约前急切而又激动的心情,然而却以失望告终,为情所困,徒增烦躁。

    原文四:采蘋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诗意

    到哪里捞取蘋草呢?在南山的溪潭里。到哪里捞取水藻呢?在沼泽地里。拿什么装呢?藤柳编成的箩筐和竹木编成的筥。用什么来煮呢?用有三个足的锅和平底锅来煮。拿到哪儿去祭祀呢?家中供奉祖宗神位的案架上。那又是谁在素妆打扮斋戒守灵呢?是待嫁的小女。

    解读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到哪里捞取蘋草呢?在南山的溪潭里。到哪里捞取水藻呢?在沼泽地里。

    [于]:语气助词,怎么样?什么的意思。

    [蘋]:水浮莲。

    [藻]:水浮萍。

    [潦]:音涝,沼泽湿地。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拿什么装呢?藤柳编成的箩筐和竹木编成的筥。用什么来煮呢?用有三个足的锅和平底锅来煮。

    [筐]:缝隙较小,多用藤柳编织成。

    [筥]:音举,缝隙较大的篓,多用竹木编织成。

    [湘]:水沸腾谓之湘。

    [锜]:音期,有足锅。

    [釜]:音腐,无足锅。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拿到哪儿去祭祀呢?家中供奉祖宗神位的案架上。那又是谁在素妆打扮斋戒守灵呢?是待嫁的小女。

    [奠]:礼祭之一。

    [牖]:音有,桌案。

    [尸]:指祭礼,身着白衣或披麻戴孝。

    [齐]:通假斋,沐浴斋戒。

    [季女]:刚成年待嫁的女子。

    讲解

    采蘋这辞以一问一答地形式,很明了地说明古代祭礼祖先的过程,供俸先人的祭祀食物是野外打捞来的水浮莲和水浮萍。斋戒的人是刚成年待嫁的女子。

    从此诗一问一答中我们不难明白古人有着非常浓厚的宗氏观念。也从侧面说明古代尸祭的要素。后来广为流传的守孝和祭奠都源于此,直至二十世纪末,我的邻居家中祭祖日时从池塘中捞了一大箩筐的水浮莲蒸煮,摆在案桌之上献祭时,我才恍然大悟。诗经真不愧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原文五: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诗意

    不可砍伐柿子树和甘梨树,这是“召伯”当年栽种的种子树木。不可砍折芾子树和甘梨树,这是“召伯”长眠休憩之所。不可攀爬芾子树和甘梨树,这是“召伯”最喜爱的树木。

    解读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樵夫)不可砍伐柿子树和甘梨树,这是“召伯”当年栽种的树木。

    [蔽]:古音鳖,通假瘪,意思是扁平。

    [芾]:古音ki,复合声,i单读意;今声肺“芾”既柿子树。

    [茇]:音拔,这里是栽种的意思。

    [召伯]:既西周初年的召公姬奭,封于召(今陕西岐山西南),他的后代姓姬名虎,继承爵位,称“召伯虎”、“召穆公”他治下的采邑人称其为“召伯虎”“召”音勺。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不可砍折芾子树和甘梨树,这是“召伯”休憩之所。

    [败]:折损。

    [憩]:休眠。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不可攀爬芾子树和甘梨树,这是“召伯”最喜爱的树木。

    [拜]:攀爬的意思。

    [说]:通假悦,喜欢、喜爱的意思。

    讲解

    甘棠这首诗说的是封于召地的召公姬奭平生酷爱栽种柿子树和甘梨树,柿子与甘梨是养肺和颜的上等水果,说明召公此人很注重养生之道,喜食柿子和梨。甘棠这首诗同时也说明“国风?召南”中的“召南”指的是召公姬奭封地的风俗民生。

    此诗的重点在于理解“蔽芾”、“甘棠”二个词所指何物。

    原文六: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诗意

    雾色朦朦四处飘散,一片夜色中笼罩着雾气,湿润反潮。谁说鸦雀没有尖锐的嘴彖呢?否则怎么可能进入我的房屋?谁说你(指雾气)没有住处呢?要不然我怎么一会儿就仿佛置身于茫茫的幻境中呢?虽然使我象沉浮在幻境中,但我的房屋你是不可以随便进来的。谁说老鼠没有尖牙呢?要不然怎么可能在我的墙下打个洞穿进来呢?谁说雾气没有住处呢?要不然怎么一会儿使我不能辨别方向呢?虽然使我一时难辨别方向,但我不会被你迷惑的。

    解读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雾色朦朦四处飘散,一片夜色中笼罩着雾气,湿润反潮。

    [浥]:音怡,湿润。

    [行露]:飘散的雾。

    [行多露]:四散开的雾气。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说鸦雀没有尖锐的嘴彖呢?否则怎么可能进入我的房屋?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谁说你(指雾气)没有住处呢?要不然我怎么一会儿就仿佛置身于茫茫的幻境中呢?

    [女]:通假汝,你的意思。

    [狱]:指犬牙交错的高山,这里指幻境。

    虽速我狱,室家不足!:虽然使我象沉浮在幻境中,但我的房屋你是不可以随便进来的。

    [不足]:止步,禁止进入的意思。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说老鼠没有尖牙呢?要不然怎么可能在我的墙下打个洞穿进来呢?

    [墉]:音拥,土墙。

    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谁说你(指雾气)没有住处呢?要不然怎么一会儿使我不能辨别方向呢?

    [讼]:难以分辨。

    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虽然使我一时难辨别方向,但我不会被你迷惑的。

    讲解

    “行露”这首诗描述了白茫茫的雾气使人出行困难,难辨方向。诗通过对比和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在雾中前行的人多姿多彩的内心情感联想。

    此诗的用丰富的联想,用对话的形式说明寒秋深夜中的寒雾的寒冷,表明古人居室简陋,民生生活艰苦。

    原文七: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诗意

    整张羊皮,准备用丝线裁缝。折叠对比一下,去除多余的边角料。裁减成小羊皮五张,准备用五股丝线裁缝。折叠对比一下,再次去除多余的边角料。最后用丝绳把裁好的五块羊皮缝合起来,折叠平整,裁去不必要部份使得羊皮衣均称。

    解读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准备小羊皮五张,准备用丝线裁缝。折叠对比一下,去除多余的边角料。

    [五紽]:把整张羊皮割成五大片的意思。‘紽’:音驮。

    [退食]:挖去、减去。

    [自公]:重合的部份。

    [委蛇委蛇]:古方言,音“迂唰迂唰”折叠并整平的意思。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意同第一句。

    [革]:皮革。

    [緎]:音迂。

    [五緎]:五大块。

    [自公退食]:对比后裁去多余部份。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最后用丝绳把裁好的五块羊皮缝合起来,折叠平整,裁去不必要部份使得羊皮衣均称。

    [五总]:五片羊穿连在一起。

    讲解

    羔羊这首诗词说明古人制做羊皮衣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和经验,并加以流传和推广,由此看来,时装设计的历史可谓久远。

    另:汉武帝时的苏武称“五羊大夫”并非指他得到五张羊皮,而是说他唯一御寒的那件羊皮衣就是这种用五片羊皮缝合起来古老的羊皮衣制法,这种羊皮衣制做虽然粗糙,但经久耐用。

    理解此诗的重点在于读懂古方言“委蛇委蛇”的真正含意:折叠再折叠、最后使之平整对齐。

    原文八: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意

    一道闪电伴随着雷声,划破南山的南空。明亮而震耳,怎么不令邑人感到惊慌而立马回城呢?出行城外的士民,纷纷回归于城内家中。一道闪电伴随着雷声,划破南山的边空。什么原故违背上天的意愿呢?此情此景怎么不令邑人感到惊慌回城呢?出行城外的士民,纷纷回归于城内家中。一道闪电伴随着雷声,击打到南山脚下。什么原故违背上天的意愿呢?不回城能往哪去呢?出行城外的士民,纷纷回归于城内家中。

    解读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一道闪电伴随着雷声,划破南山的南空。

    [殷]:通假荧,闪电。

    [阳]:南面方向。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明亮而震耳,怎么不令邑人感到惊慌回城呢?

    [何斯]:什么原故呢?

    [违斯]:哪件事违背天意呢?

    [何斯违斯]:古人认为闪电和打雷是上天发怒,这句意思是哪件违背天意的事使上天如此愤怒呢?

    [莫敢]:(雷声很大)怎不令人麻木“莫”:麻木。

    [或]:部落村邑。

    [遑]:惊慌失措。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出行城外的士民,纷纷回归于城内家中。

    [振振]:奋发向上,这里是指急急忙忙。

    [君子]:传统贵族子嗣,这里指士民。

    [归哉归哉]:回城池、回家园;“哉”:语气助词。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一道闪电伴随着雷声,划破南山的边空。

    [侧]:旁边,不远处。

    [莫敢遑息]:怎么不令邑人急忙赶回家歇息呢?“息”:停止活动。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一道闪电伴随着雷声,击打到南山脚下。

    [下]:这里是指雷击。

    [莫或遑处]:整个城邑的人都感到惊慌失措。“处”:此地、此处。

    讲解

    殷其雷这首诗描述的是一次大雷击的事件,由于古人对自然科学常识认识不足,以为打雷是上天发怒惩罚人的征兆,因此雷电使整个城池的人都感到惊骇慌乱。

    此诗的重点在于认识“殷”字“殷”字在古汉字中是闪电的像形字。

    原文九: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诗意

    抛出梅子七个,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下次再约会的意向。抛出梅子三个,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拒绝约会的意思。把整筐的梅子都抛满,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很乐意下次再约会的意向。抛出梅子三个,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以后再说的意思。

    解读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抛出梅子七个,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下次再约会的意向。

    [摽]:音标,古方言,通假抛。

    [有梅]:古方言杨梅。

    [七]:通假期,日后的意思。

    [迨]:音待,等候。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抛出梅子三个,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拒绝约会的意思。

    [今]:到此为止的意思。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把整筐的梅子都抛满,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很乐意下次再约会的意向。

    [塈]:音气,成堆的意思。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抛出梅子三个,这是对求爱之人表示以后再说的意思。

    讲解

    摽有梅这首诗描绘的是母系氏族某部落后期的选婿风俗:在春夏交季杨梅成熟时用抛杨梅来定婚,看谁得到梅子数和抛中箩筐的梅子更多,谁就更有机会。

    此诗的重点要明白“摽”字的内涵。“摽”是古方言,是一种颇为独特的抛物形式,这种古老的抛物法要求抛者用手指夹住或轻握住小件物品,然后用手腕的力道使手中的小物品向前飞速前行,这就叫“摽”

    原文十:小星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寔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诗意

    几颗小流星出现在东方,划破天空,夜色中肉眼明亮可见,这预兆着谁将有恶运呢?那些流星在参昴星之间划破天空,仰望夜空不能入睡,看到不祥流星恐怕自己性命难保。

    解读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几颗小流星出现在东方,划破天空,夜色中肉眼明亮可见,这预兆着谁将有恶运呢?

    [嘒]:彗的旧体字,这里指流星。

    [寔]:实的旧体字。

    寔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那些流星在参昴星之间划破天空,仰望夜空不能入睡,看到不祥流星恐怕自己性命难保。

    [参]: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参宿七颗星,猎户座。

    [昴]: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昴宿七颗星,金牛座。

    [衾]:音亲,被单。

    [裯]:音愁,被褥。

    [寔命不犹]:古人迷信,认为见到流星是不祥之兆,与命运生死攸关。

    讲解

    小星这首诗描绘了一次位于猎户座流星雨的天文现像,古人迷信,认为见到流星是不祥之兆,关乎人的命运,因此在卧榻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这首诗从侧面反映了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卓越的天文成就,已经把天空的星相方位分为二十八个区。

    原文十一:江有汜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诗意

    江中有一片水滩,那些杜鹃鸟呀“不我以,不我以,”地声声啼叫,叫声好凄凉呀。江中有一片绿洲,那些杜鹃鸟呀“不我与,不我与,”地声声啼叫,然后就飞到别处。江中有一块大石头,那些杜鹃鸟在大石头上“不我过,不我过,”地声声啼叫,那叫声象在快乐地歌唱。

    解读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江中有一片水滩,那些杜鹃鸟呀“不我以,不我以,”地声声啼叫,叫声好凄凉呀。

    [汜]:音饲,水滩。

    [之]:语气助词,那、那些的意思。

    [子归]:杜鹃鸟。

    [不我以]:用字音表示杜鹃鸟的叫声。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江中有一片绿洲,那些杜鹃鸟呀“不我与,不我与,”地声声啼叫,然后就飞到别处。

    [渚]:江中的沙洲。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江中有一块大石头,那些杜鹃鸟在大石头上“不我过,不我过,”地声声啼叫,那叫声象在快乐地歌唱。

    [沱]:江中露出水面的石头。

    讲解

    江有汜这首诗通过倾听杜鹃的叫声来感受它们的心情,说明古人热爱自然,强烈与动物进行情感语言沟通的愿望。

    此诗的重点在“子归”二字“子归”指杜鹃鸟。诗人用不停东流的江水和江中巍然屹立的中流砥柱反衬出时光崆骢,岁月轮回,又听到了“子归”鸟的声声鸣叫。令读者读来有一种既惆怅又活跃的感受。

    原文十二:野有死麇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此处传世本遗漏一句]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诗意

    在野外猎杀了一只獐,用白茅草包裹。猎人用美言打动某位女子,使女子兴冲冲地跟他前去取猎物。在灌木丛中找到了那只猎物死獐鹿。那只用白茅包裹的死鹿,和这位前来的女子一样美好,价值相等。财色交易顺利地成交,当剥开白茅露出死獐鹿,女子也一起褪去衣物,而猎手早就一丝不挂了,并且把狩猎的猎狗上了笼罩栓妥,不让它打搅好事。

    解读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在野外猎杀了一只獐,用白茅草包裹准备烧烤。

    [麇]:音军,獐子的古称。

    [包]:通假庖,意思是准备烤食。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这位好运的猎人用美言打动某位女子,使女子兴冲冲地跟他前去取猎物。

    jqk注]:此句说明早在古代渔猎时代,男子就用所获的猎物换取女人的欢心,彼此进行财色交易。

    [怀春]:满怀喜悦的心情。

    [吉]:运气好。

    [诱]:用言语挑逗,这字表达了此位好运的猎手以猎物做为易色的酬码。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在灌木丛中找到了那只猎物死獐鹿。

    [樕]:音诉,指灌木丛。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接上句,那只用白茅包裹的死鹿,和这位前来的女子一样美好,价值相等。

    jqk注]:此句意思很明了地道出了那只用白茅包裹的鹿是用来换取女子的交易物。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财色交易顺利地成交,当剥开白茅露出死獐鹿,(女子)也一起褪去衣物,而我(指那位猎手)早就一丝不挂了,并且把(我带着狩猎的)猎狗上了笼罩栓妥,不让它打搅(我们倆的)好事。

    [舒]:顺利、迅速。

    [脱脱]:除去遮掩物以肉色相见谓之脱;这里用了二个脱字,前一个“脱”字表示剥去獐皮,后一个“脱”字对应上一句的“有女如玉”既指彼此以肉色相见。

    [无感我帨]:我没有束缚的感觉,意思既**;“帨”:音睡,这里特指穿戴的衣物。

    [尨]:音盲,长毛狗,这里是指猎手的猎犬。

    讲解

    野有死麇这首诗说的是“渔耕时代”男女间的财色交易,由此看来,妓的起源可谓久远。

    相信不少人会这样认为,而且还对此种解读哧之以鼻,或者心底私下里认为这是纯粹是瞎臆测或者胡说八道。之所以说“野有死麇”这首诗所反映的是“渔耕时代”男女间的财色交易。并非是凭空捏造,请细看看诗中的这几个字词:“诱”、“怀春”、“有女如玉”、“脱脱兮”一个“诱”字,很好地说明了“吉士”以死麇为诱饵。难不成一对熟识的情侣谈恋爱还要花言巧语相互欺骗吗?而且“怀春”这词描写得多好,这不正说明“吉士”开出的交易酬玛足以诱惑女子吗?“有女如玉”:玉在古人眼里是高贵温润的象征,王公及士大夫都非常喜欢获得美玉。而此句非常突兀地把女子比做玉,只能说明此女象美玉一样被“吉士”欣赏、玩弄、猎取。“脱脱兮”:这里的两个脱字很是问题,为什么不是一个脱?而用了两个脱字呢?这就是在告诉人们,这是一场**裸的财色交易而已。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此句前还有一句,只不过太过秽色,在诗经整理收录成书时删除。越是如此,越显得欲盖弥彰,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为了符合统治要求而已。

    原文十三:何彼襛矣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诗意

    出行的车马装扮的多么华丽,团随的随从怎么戒备的那么森严呢?原来是平王姬乘车出行。出行的车马装扮的多么华丽,戟矛拱卫着平王的儿子太子狐和孙子桓王,郑庄公的儿子太子忽。

    解读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出行的车马装扮的多么华丽,团随的随从怎么戒备的那么森严呢?原来是平王姬乘车出行。他们凭什么要互相交换子嗣为质呢?是为了维护衰弱的周王朝统治,郑庄公的儿子“太子忽”与平王的儿子“太子狐”和孙子桓王互质,且世代通婚友好。

    [襛]:音浓,显眼,明目张胆的意思

    [唐棣]:指“戟”或“矛”象笔直挺立的树杆。

    [华]:戈戟密布竖立。

    [雝]:音庸,通假拥,团簇的意思。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出行的车马装扮的多么华丽,戟矛拱卫着平王的儿子太子狐和孙子桓王,郑庄公的儿子太子忽。

    [平王]:周平王,姓“姬”名“宜臼”

    [齐侯]:指郑庄公。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他们凭什么要互相交换子嗣为质呢?是为了维护衰弱的周王朝统治,郑庄公的儿子“太子忽”与平王的儿子“太子狐”和孙子桓王互质,且世代通婚友好。

    [维何]:为何?

    [维丝]:通假唯是。

    [缗]:音min,交接合股的丝绳,这里指交换、联婚。

    讲解

    何彼襛矣这首诗描述的是平王东迁后国势日渐衰弱,不得不依赖诸侯郑庄公的帮扶,因此互换子嗣和联婚来巩固周王朝统治。

    此诗的重点在于通晓东周王朝的历史,才能更好理解诗中的讽刺意味。

    原文十四:驺虞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诗意

    肥胖健壮的野母猪四肢强健有力,已经怀了五次的小崽。这可忙坏了猪倌。肥胖健壮的野母猪鬣毛很长,一胎就生五只以上的小崽。这可忙坏了猪倌。

    解读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肥胖健壮的野母猪四肢强健有力,已经怀了五次的小崽。这可忙坏了猪倌。

    [茁]:肥壮。

    [葭]:古方言,直挺的甘蔗,这里比喻母猪强有力的四肢。

    [壹发]:一胎怀育;“发”字古意既怀育,转借为超出原先的价值。

    [豝]:音巴,公猪。

    [于嗟乎]:张罗声,叹为观止的意思。

    [驺虞]:古代畜牧官。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肥胖健壮的野母猪鬣毛很长,一胎就生五只以上的小崽。这可忙坏了猪倌。

    [蓬]:野猪背上的鬣毛,这里特指健壮。

    [豵]:音纵,小猪崽。

    讲解

    驺虞这首诗说明早在农耕渔猎社会伊始,人们就重视畜牧养殖,还设立了专管畜牧业的官员。

    此诗的重点在“驺虞”二字,这里特指“猪倌”表明我国在三千年前,社会生产力以农牧业为主的农耕时代,就设有管理农牧的小吏。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舂骑满香痕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骑满香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骑满香痕并收藏舂骑满香痕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