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沧海张帆文集 > 有个小尼叫常宽

有个小尼叫常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沧海张帆文集最新章节!

    我闭上双眼,常宽仍是十八岁时的常宽:苍白的脸颊上,一双炯炯有神的黑眸子,不爱笑,笑时脸上浮现出两个小酒窝。

    那时,常宽是个小尼姑,住在上海的方滨中路的一座尼庵里。

    我是受人之托,给她送一幅画去的。

    这是一个清晨,五点钟,我走下了来自普陀岛的海船,站立在上海的码头上。长江在这里入海,立在岸上,我分不清哪是海水哪是江水,只见一团团晨雾在水面上飘荡。边走边问,寻到了慈修庵。这是一座小小的尼庵,它的清静冷寂让我想起了普陀岛上那些恢弘气势的庙宇和那络绎不绝的朝拜人流。和所有的寺庙一样,它有一道高高的门坎。门坎外是熙熙攘攘的世俗景象,门坎里是一派肃穆宁静。我想起了入海口的江水潜入茫茫大海时的情景,在这里,最具世俗氛围的上海小巷里,安置着一处宁静心灵的去处,如同海水包容江水,人在佛在,佛在人间。

    慈修庵里,尼姑们正在做早课。她们那诵经声涌出门坎,我听见了普陀岛千步沙滩上阵阵的潮涌,没有急功近利的嚎啸,只有细浪拍沙的温和。在那里,那个美丽的小岛,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太得知我来自武汉,又将路经上海,便将一幅画托交于我带给常宽。从她那里,我知道常宽也来自武汉。或许是爱屋及乌吧,老师傅将她喜爱自己徒弟的心情移加给了我这个武汉人。这让我受宠若惊,内心深处油然生出几分对常宽的好奇心理。这种心理,让我走进了慈修庵。

    上海佛教学院尼众班设在这里。常宽在这里读书。

    普陀岛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常宽以四年的时间熟悉了那里的山水风物,熟读佛经。那纯净的境地,灵动的海波给了她睿智和专一。幼年失去父母,六岁被做尼姑的姑母带入尼庵,十二岁剃度普陀岛,从此,她丢掉了俗家杨姓,得法号“常宽”古寺青灯,素衣简食,没有枯竭她年青的葱茏;阔海孤岛,无依无靠,让她独立让她执着。十六岁那年,她被保送到上海来读尼众班。

    慈修庵的一楼为佛殿,二楼就是尼众班的教室了。常宽不在。听说我来自武汉,主事的尼姑便把我带给一个武汉籍的老尼姑那里。老师傅显然是一个爱诉说者,她告诉我,常宽是这里的红人“她的外语特棒!”她伸出一只大拇指盛赞她的同乡。常宽今天一大早就到机场送客人去了。

    “到机场?”我不解地问道。

    “泰国的一个佛教访问团,常宽是翻译啦!她外语很精的。她可是经常小车进小车出的。”说完此话,老师傅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就不能比哦,退休了,又是旧社会转来的,不吃香的。”那口气酸溜溜的。

    看着老师傅那苍苍白发,我在心里悲悯,这就便是境界吧,我想。

    常宽回来了。

    一身铁灰蓝色布衣,头上戴着一顶无沿软布帽,一双烁亮的眼睛,定定地看着人,很专注的样子。用两个字来形容她:清爽。这身僧尼服倘若穿在别人身上,只会给人留下一片模糊印象,而在常宽这里,一片蓝天般洁净阔远,一株茎叶一色的小树般通透脱俗,让人清爽几分。

    常宽将我领进她的禅室,其实就是宿舍。这是一间不大的房间,里面搁置着三张床,略显窄小逼仄。倘若只看这里,你会以为它仅仅是个普通的学生宿舍。然后,她从抽屉里拿出了一盒月饼,说是庵里自做的是没有猪油的。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她推测我没有用早餐。见我谢绝,她也没勉强再次请让,只是淡然道:“施主随缘好了。”我便从月饼说起“中秋刚过,想武汉的家人吗?”她还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

    “出家人四海为家,无牵无挂。”她低顺着眉眼立起身来,对我说“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教室。”

    就在她低下眼睑的一瞬间,我觉察到了她内心的悲苦,自责不该询问。倘若说,为僧为道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抗拒,那么在常宽这里就不是。她的选择,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上海这个熙熙攘攘的商业大都市,在看不见的手的拨弄下,东厢开业西厢执笏,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为一个利字奔波操劳。常宽,这位智慧的女孩,她如何面对?我想知道。

    这就是她们的教室了,一样的桌椅,一样的黑板,不同的是白墙上没有悬挂成功人物头像,没有张贴名人名言,我想这都属于世俗的争名夺利范畴吧,佛家是要戒执的。教室里有两个小尼姑,大约都是二十来岁的样子,她们正在读书。我走近去,问其中的一个读的什么书,她莞尔一笑翻过书面给我看,哦,是一本英语书。她柔和地说“我在学英语。”一副邻家少女模样。

    待我回头,看见常宽已经坐在一张书桌后面了。我走过去,在她的对面也坐了下来。我从包里拿出我的作家会员证给她看,我说“你是我第一个认识的尼姑,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

    “所以,你想了解一下我们。”她微微一笑。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她的笑,这笑里蕴涵着太多的隐忍,太多的承担。也可从中看到,教室,已足以让她心旷神怡。

    她说:“大多数人都会对我们好奇的。其实,我们跟你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大家都是一样的。”她停了一下,又说:“只有一点点不一样,我们是隔着玻璃看生活。”

    “隔着玻璃看生活?什么意思啊?还望大师指点。”我笑道。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这次她没有笑,虽然我想逗笑她。

    关于玻璃之说,当时我是懵懂的,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才少许悟出道理一二。宗教就像一面纯净的玻璃,让人们隔着它来看世界,这个世界是远离的,是从容旷远的,是封锁原我的。它在遮蔽我们的灵魂时,不让心灵孤独地在旷野里栉风沐雨的同时,又不让灵魂感觉到阳光的抚慰,不让人听见种子在夜里迸发苗芽的吼声,不让灵魂看见花朵在野地的美姿我不知道这样是否曲解了常宽。

    “你写作,是写小说还是写诗歌?”她问我。

    我说,我写诗歌多于写小说。

    “我喜欢诗歌。”她定定地看着我,说:“诗歌的心肠,是将泪水化为音乐,将痛苦化为宽容,心中有诗的人,是以一种慈悲的心肠宽容生活,便能得到一种心智上的超越,一种抛弃了患得患失的胸襟。诗人的境界就是佛家的境界。”

    我是第一次听人这样对比,甚感新奇。我问:“你是喜欢古诗还是现代诗呢?”

    “当然是古诗了,我对现代诗没有感觉。”她有点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然后又说:“你看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得多好啊!”

    我说:“人们在看风景时,往往看见了自己,诗人是以自我为中心,一花一草皆有我,这似乎跟佛家教诲不相符。菩提本无树么!”我这是在卖弄了。

    不料,只见常宽双手和十,一声“阿弥陀佛”说道:“您大智大慧大觉,您前世一定是一位悟性极高的禅师。我不如您。”

    我说:“常宽师,我们都是年轻人,都读了书,我想提个问题:你相信生死轮回和灵魂不灭的说法吗?”这话说完,我担心她会生气。

    谁知她微微一点头,说道:“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李源的人,他和惠林寺的圆泽禅师是好朋友,他们相约去四川青城山和峨嵋山游玩。圆泽想走陆路,李源想走水路,圆泽就依从了李源。到了南浦,船靠岸,圆泽看见一位正在河边取水的妇人,流下了眼泪,说,我不想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就是因为我不肯来见她,所以她怀孕三年未生。三天后,你来她家见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你来杭州天竺寺外,我一定和你见面。”

    这是苏东坡的僧圆泽传中的故事。我就接着说了下去:“三天后圆泽就死了。李源去那妇人家,婴儿看见他就笑。十三年后,李源来到天竺寺外,忽然听到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我是过了三世的故人的魂魄,已不谈赏月吟风的往事;惭愧让你这么远来看我,我的身体虽然变了样心却长在。你说,这个故事不美吗?”说完,她灿烂地一笑。

    这是我第二次看见她的笑,美好,青春。这时,我也明白自己没法改变她,吃斋念佛已经成为她身体和灵魂的一部分。

    回到她的寝室,她给我打开了我带来的一幅画,这是一幅水墨画,穷款却题了一句小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我说,怎么没有署名。

    常宽说“是我画的。送回岛开佛光了。”

    它让我看到了她,赤足走在海滩上,攀上崖顶,面对大海而孤寂的眺望,她肯定被大海涌动的大潮惊诧慑服了,被大自然召唤了惊醒过。那潮汐的律动,神秘的海岸线,也曾经让她遐想无限。然而,作为一个佛家中人,她压抑、隐藏着自我,在海风中她紧裹身上的僧衣。苏醒的灵魂找不到一个安身的处所,她只得让这痛苦游走笔端,安放在宣纸之上;她只得把它画在枝头如一只鸟雀渴望天空;她只得把它点在舟头悬一叶白帆隐入天边

    所以,当她将我送至码头,离别时才有了一番至深至情的告白:“大姐,我五岁丧父六岁丧母,他们在我的心里很淡很淡的。”她停了一会儿,好像在考虑该不该说。她说了“我只有一个弟弟,他在归元寺。”说完,她已是泪流满面。

    我拉着她的手说:“我一定替你去看看他。”

    她摇摇头,说:“一切随缘好了,一切都不要刻意去求。你只要记得有个尼姑叫常宽,就是我前世所修。”

    无语之中,我们挥手告别。这一别,十八年,我一直在心里记着:有个小尼叫常宽。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沧海张帆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沧海张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沧海张帆并收藏沧海张帆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