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80后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草虫子文集最新章节!

    对于八零年后的作家的作品,我读得极少。或者读过了也就忘了。就空镜子所列的几位作家,除了李傻傻、韩寒外,我竟听都没听过。李傻傻是因为在报上看到被排为2004年十大文化人的第十位,而韩寒是因为三重门前几年被媒体吹得热火。其它如潇湘君子提及的春树,我刚开始还以为是日本的村上春树。可见,我的题目是有点不妥的。没读过80年后作家的作品却来乱谈什么80年后,实在是连自己都觉得有点“过意不去”

    但是,作为这几年在文坛上频繁出现的文化现象和文学思潮,我想,假如我针对这种现象和文学思潮说上两句,作为个人观点,却是未必就跑题的。说实在话,80后作家给我的印象并不太好。一是我感觉媒体吹得过了火,二是我从一些新闻和著名评论家的一些文章里也能看出点门道。当然,现在的评论家对于作者还是爱护的,所以通常还在某一方面肯定了作者的成绩。但媒体却借着这点儿成绩,把作者吹成了天才。这很有点可笑——在文学事业寞落的今天,文学天才却在媒体上不断地出现。似乎文学越落寞,而天才就出现得越多。这可真算得上是文学的悲哀了。

    我承认了我对八零后作家的作品了解得极少,乃至没有发言权的地步。所以我不会就某某人发表什么议论,因为那是极不负责任的。我所能做的只是我对媒体上出现的所谓“80后作家”作些议论。当然,这是一个媒体上的名词。一是指1980年后出生的,二是指作家。前者是年代的划分,对于这样的划分,这几年文坛上不知搞了多少次,如同“知青”文学、“乡土小说”、“女性文学”、“新女性文学、都市爱情小说等的划分,不同的是这类划分是就作品本身来划分的。按年代划分的自然是就作者年纪来划分的。什么“六十年代”作家“七十年代”作家,以及神童也出现了。这类划分首先是有点可笑的。文学作品是要穿越时空的,按年纪分是对作者本身又不是对文学作品本身,这样分有利于文学创作的提升吗?还是满足别人的好奇心呢?抑或是增强作者之间的攀比心理?总之,我更认为它是一个媒体的惯用技俩。

    其次是关于作家的定义。通常我们会对一个有点成绩的作者尊称为作家的。这是我们的礼貌,但是不是作家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我记得几年前,媒体常常会把一些歌手称为“歌唱家”但在音乐界上还是称他们为歌手。就连杨宏基、彭丽媛在某种场合上还是被称为歌手的。前阵子,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里朱军半调侃似的称张学友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引来了不少人的不满,这些都说明了其实人们心里对这个“家”都有个底。不是你写出几篇东西,凑出几十万字就能称作家的。作家必须有自己的风格自己的创作特点,必须有自己系统的创作理论和指导思想。所以关于“80”后作家这一称谓媒体未免还是有点过火的。

    第三,既是作家,必定是要写文学的事的。什么是文学?写几个字就是文学作品?这个也是重要一点的。我们所有的文学评论都是基于什么样的文学观来形成的?80后的作家写的是文学的事吗?

    80后作家向来在媒体上是有褒有贬的。而我前面就说过,没读过他们的作品,于是也无法对他们来细说,我仍然是针对这种现象来说我自己的观点的。

    一、作家的定义是什么

    有人问海明威什么样的条件可以成为一名作家。海明威回答:不幸的童年!假如以海明威的标准,我想目前许多的80后作家都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因为假设一个80年出生的作家,至今也不过25岁,而这25年的时间却是中国发展最好的几年。他们谈不上不幸。再说,据新闻报道有许多的80后作家家庭条件都很不错的。他们没经历过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没经历过建国最惨的三年大灾难。不幸的童年显得不适用于此。那么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标准:深入生活(徐迟语)。而这些作家能深入生活吗?我想没有。九年的义务教育使他们没有时间去深入生活。他们能做的只是观察生活。他们的阅历和人生单纯的经历都不符合成为一个作家的条件。那么是不是这两样标准都对他们不适用而他们就是作家呢?也有可能呀。但他们的作品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了。可我却从未看到过关于他们所谓的自己的风格和创作特点,相反,是他们这类人总体的一种风格,而不是个人的风格和特点。这两点确实使人感到遗憾。

    从另一方面说,假如我们对这么年轻的作者套上如此高的标准,我想我们也是有点残酷的。其实只要他们写出让人欣赏让人满意的作品,我们又何必在他们是不是作家来讨论呢。于是,我们把作家的标准定为最低的一种:让人满意的文字工作者。可是,我又在一些新闻媒体中看到一些80年后作家的狂妄和无知,这才让人伤心。就好像我们本来对他们寄予希望,而他们却在毁灭别人的希望一样。

    确实,80后的作家写的一些作品是很狂妄和无知的。他们的作品中鲜有呼唤“真善美”主题的,相反,总是以叛逆的方式出现。对未来不抱希望,对生活不抱幻想,对人性不褒只贬。他们总是假装以无所谓的态度出现。揭示生活的阴暗面也是文学的特点的。我想。但80后所标榜的个性和另类有时却是毁灭的。正是这些才使我厌倦他们的语言叙述方式,才使我很少完整地看完他们的作品,甚至让我宁愿没有看过他们的作品。

    手头正好有一则新闻,也许可以让我们更深一点地去了解80后作家的创作背景:(此新闻来自新浪网2004/08/03)

    据南京日报报道,昨天,两位来自上海的“美女作家”苏德、周嘉宁带着她们的新书到南京书城签名售书。两个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生代作家打扮虽然普通,口气却是不小。在记者见面会上,她们频频口出狂言,让在场记者非常吃惊。

    “我没有什么喜欢的作家”

    80年代的孩子有许多是读着琼瑶的作品长大的。这两位小美女是不是也受了琼瑶的影响呢?苏德很不屑一顾地说:“我没有什么喜欢的作家,因为我感到他们写的内容没有特别打动人的东西。我不想和前辈作家一样,我需要另辟蹊径的写作方法。”周嘉宁说:“我不知道琼瑶为什么会出这么多的书。如果她是经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话,我希望也可以像她一样。但我真的不怎么看她的书。”更可笑的是,虽然苏德的新书钢轨上的爱情封面上赫然写着“马原、虹影向你推荐”但这两个著名作家的书竟然也不在苏德的阅读范围之内。

    更让记者们大跌眼镜的是,当问到是否看过鲁迅作品时,苏德竟然说鲁迅小说“不怎么样”即使是他的杂文,也“掺杂了很多政治因素”所以“不想回答”

    “10年以后我们是主流”

    现在少年作家的书越来越多,其中不乏好作品,但更多的是遭到质疑。他们的作品主题大多是爱情,写作也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感。这样的题材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吗?周嘉宁自信地说:“我觉得10年以后,是我们80年代后这批作家登上主流文化位置的时候。至于20年,那太远了,我不想做这个预测。”

    真为她们捏把汗,因为她们炮轰的不仅是琼瑶,而且就连鲁迅这样的一位大师都让她们不屑一顾。她们在否定了前人的成绩的基础上,真不知他们在今后又将如何去“另辟蹊径”而他们所谓的新的写作方法将不知立足于何处。因为狂妄和无知,令人觉得她们所谓的自信也成了笑柄了。

    有人问牛顿为何成功,他回答: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二、文学的定义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是人的学问。但这种说法有点笼统。因为人的学问包括的太多。我曾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去解释文学——文字的学问和文明的学问。即文学包括了文字的学问和文明的学问两大块内容。真正的文学是两者兼有之的,一些通俗流行的文学各占其中一块罢了。80后作家写出饱含着文明探索的文学,我想有点太高了。他们的年纪和生活阅历以及社会经验都使他们不足做到这点。他们甚至还不知文明为何物。他们更多的是讲究着文字的学问。因为他们大都看些书,肚子里都或多或少有点墨水,可以学些作文的技巧。现代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可以有许多的素材,报纸、杂志、电视等都可以让他们用文字写出故事来。也可以用互联网来满足他们的发表欲。他们可以努力去把文字的学问做得更好,让别人更喜欢他们的作品。这一切,都是现代社会创造出来的“文字天才”而不是文学天才。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就不喜欢看了。因为我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来否定了作家和文学成就的环境。假如按我的说法,那么这些80年后的作家既算不上作家,也写不上文学了。是的,我过于苛刻了,甚至还有点本末倒置,因为文学评论是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没有文学评论,但文学作品是照样产生的。要搞文学的还有另一个形成因素:我前面所指的全是生活体验类的文学作品,即有了生活阅历,有了社会阅历,丰富了作者自己的内涵,写出的作品。但还有一些作品,却是以生命体验而写的。这种生命体验是饱含着生活的苦与乐,血与痛写就的作品。

    但在我们中国,用生命体验写出的作品不多。太多的是生活体验写出的作品。现代的长篇巨著白鹿原作者陈忠实在看过米兰昆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时承认自己是无法写出这样的作品的。确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布拉格之恋)这部小说是一本用生命体验出来的书,就像曹雪芹的红楼梦一样用整个生命来写的书。但在中国这类的书出现的太少。谢有顺曾指出中国的知青文学出现了那么多,却没有一本可以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相提并论。知青文学表现了文化革命的悲惨社会境地,而生一书也表现了捷克亡国的悲惨境地。但前者关心了个人的命运,而后者却更关心了国家的命运。确实,因为如此使我对那些五六十年代的作家凭添了许多的不满。

    我们文学缺什么?缺的就是这种生命体验型的作品。这是用一段生命去体验生活,体验苦乐的创作过程。只有如此,可以排除一切条条框框。可以挣脱一切文学的束缚,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而我们现在所称的80后作家又有多少人做到这一点呢?

    他们没有特别的社会阅历,没有广泛的生活接触。但他们一样可以成为作家,一样可以写出好的作品。只是,一味的求奇求新,或着把题材局限在一个思想领域里,显然是不会成功的。文学需要新鲜的血液,就要鼓励新的文学新人不断地出现。但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像韩寒那样江郎才尽?还是继续下去?我认为所谓的80后作家这股文化现象是不正常的。因为他们失去了耐性,失去了正确的文学观。

    铁凝在谈到中国的文学缺什么时,指出:现在我们的小说创作,缺乏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谦虚之心、耐烦之心。我们这个社会正处于一个不耐烦的时代,有些作家对生活有些想当然,这是懒惰的。不谦虚、不耐烦使我们看不到心灵更深处的走向,看不到时代的命脉,在作品中也不可能产生令人震撼的力量。所以,我们的作家对人生要有谦虚的态度,有耐烦的态度,这样去搞创作,会走得很慢,但是会很有力,很可靠。

    80后的作家们,你们的座标在哪呢?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草虫子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草虫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草虫子并收藏草虫子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