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碧云天_文集 > 铁血柔肠胸怀天下

铁血柔肠胸怀天下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碧云天_文集最新章节!

    洋洋一百四十万言,这样长篇幅的作品,能让人保持始终如一的热情读完的并不多,熊召政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可算得上一部。读完合上书,四百多年前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依旧在脑海中翻腾,一股遏制不住的激情自心底涌起。然而,当静下心来想写点感受的时候,却发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点时间,重新整理一下思路。

    张居正主要讲述了明朝大政治家张居正生命中最后十年的故事,这十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十年,也是整个明王朝最富庶的十年。当然,既为小说,就不能完全当史实来看待,接下来对人物的所有评价都以小说中的形象为准。

    小说开始于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当时隆庆皇帝病重,首辅高拱主理朝政,张居正任次辅,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经悄然开始。不久隆庆皇帝病逝,九岁的太子朱翊钧登基,这就是万历皇帝。由于皇帝年岁尚小不能理政,所以真正做主的其实是他的生母李太后。张居正很清楚这一点,于是他迅速联合“内相”冯保,取得了李太后的信任。冯保和高拱之间早有罅隙,各自都视对方为眼中钉,恨不能早早除之而后快。看准机会,冯保在李太后面前进献了一番谗言,使得这个倔强的老头被驱逐出内阁,怆然回籍。

    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张居正终于荣登首辅之位,时年正好四十八岁。他年轻时就胸怀报国之志,一心想成就一番伟业,所以不但注重培养清廉官声、约束家人,而且培植了不少门生故吏,而此时身列宰揆,便无异于火烧赤壁之东风呼啸而来,大展宏图的机会已然成熟。

    在官场历练多年,对于朝政的种种弊端,张居正已了然于胸,他一面努力博取李太后和皇帝的支持,一面提拔和寻找有能力的干臣循吏,以图上下一心,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然而明王朝历经两百多年传承至此,其统治阶层内部已经腐败不堪,况且张居正的改革措施首先触动的就是统治阶层的利益,那么所要遇到的阻力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个巨大的考验正等待着这位新任首辅

    上任伊始,张居正就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国库严重空虚,连官员的基本俸禄也发放不起了。这令他殚思竭虑,后来不得不采取他的亲家、新任户部尚书王国光的建议,用胡椒和苏木代替俸禄,熬过最艰难的两个月。这一措施引起了很多官员和王公贵族的不满,高拱的旧党也趁机兴风作浪,煽动官员的怨愤情绪。一时间,各方矛头直指张居正。

    这时候,张居正作为大政治家的胸襟和气魄便表现出来了。他并不慌乱,只是不动声色地去做好两件事:继续争取皇上、皇太后的支持和笼络冯保。这正是张居正的老练与睿智之处。有了皇上、皇太后强硬的后台支持,无论多大的风浪袭来,他都能稳坐“钓鱼台”有条不紊地厉行他的改革;而冯保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有代皇上“朱批”之权,同时掌管着东厂特务机构,与他联合,张居正不但能及时了解到各官员的秘密动向,而且使得自己的“票拟”更顺利地获得皇上的批准。

    果然,一切都在张居正的掌握之中,这场“胡椒苏木”风波最终煽动者的失势而告终,朝廷的财政危机也随着各地税银的上缴得以顺利解决。张居正借机整饬吏治,革除官场弊政,组建精干得力的办事班子,开始他的下一项改革目标——梳理财政。

    明朝税收制度自洪武皇帝朱元璋制定以来,基本上没有做过大的改动,经历两百多年,各家各户的土地数量都发生了变化,但朝廷仍然按照原来登记的数量征税,比如一家原来有十亩地,后来因为水患,五亩被淹没,实际上只耕种着五亩地,但征税的时候依然按十亩计算。这还只是比较轻微的变化,更为严重的是很豪强大户利用权势大肆吞并土地,如今的数量已经是当初的数十倍,依然按照当初的数量征税,所交税项只是九牛一毛。这样算来,全国的豪强富户逃避的税收简直不计其数。为此,张居正在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丈量田地的运动。

    此政一出,立刻引发全国范围的轰动。这等于是和天下所有的缙绅大户为敌,但“为朝廷、为天下苍生计”张居正早做好了“毁家殉国”的准备,壮言道:“虽陷阱满路,众钻攒体,又有何惧?”

    这里其实就已经为他死后的遭遇埋下了悲剧的种子。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对于深谙孔孟之道的张居正来说,不会不懂得这个道理,但他更清楚,此弊政不除,要实现富国强民将是空谈。我常常想像他当时的心境和样子,在幽暗的深夜,一个人静静地透过窗棱注视着夜空中清冷的残月,思虑着多年来的宦海沉浮,思虑着自己的责任和抱负,思虑着家人和子孙的前途,内心该是怎样的矛盾和煎熬?所有付出这一切都值得吗?

    无疑,张居正是孤独的。这是一个有作为的大政治家必须承受的代价。

    如果说,张居正的财税改革触动的是全国豪强富户的利益,那么他接下来的另一项重要改革则和天下士林阶层息息相关。

    明朝自嘉靖年间开始,讲学风气日盛,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平民布衣,到处召集人员聚众讲学。所讲内容最初是圣经贤传,后来转到明心见性,亦有涉及朝政方针;有的书院并不单纯为讲学,渐渐演变为号召徒众的集会;更有甚者,主持者借此敛财,斯文扫地。

    张居正意识到这一风气对朝廷和执政的危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查封书院。在这场大规模的运动中,当时泰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何心隐被逮捕入狱、惨遭杀害。何心隐当年曾和张居正同年参加会试,不幸落第,从此便心灰意冷,对科考不再抱有任何希望,而转向钻研心学,后自成一家,在学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杀害何心隐本是底下的小人讨好张居正之举,但天下人都知道何心隐在张居正父亲的丧礼上送怪兽雕像并大放厥词激怒了张居正,所以张居正授意杀害的嫌疑是很难洗脱的。

    为了挽救整个王朝的颓势,张居正背负了太多太多

    这一项项改革处理完之后,张居正忽然有了种心力交瘁的感觉,他上任首辅以来的所作所为,几乎没有一项不是得罪人的。官场积弊深重,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实施一项小小的改革,都会遇到群体性巨大的阻力。同时他也有了一种担忧,通过万历皇帝对待死后的前首辅高拱的态度,他体会到了“君王寡恩”这个词的意义。

    自己死后会受到一个什么样的待遇呢?我想这也是张居正无法回避的问题。

    后人评价张居正“精于治国,疏于防身”一语中的道出他的人生悲剧所在。但我觉得这一精一疏,并非不在张居正的考虑之中,只是在当时那样的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局势下很难保持两全。如果事事都要考虑后果留好退路,则势必瞻前顾后唯唯诺诺,一项改革都无法顺利展开。

    在张居正去世两百多年以后,有一个人写下了这么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抒发的也是这样一种为官情怀。这个人就是清代禁烟运动的著名领导人林则徐。我想他们都有着相同的胸襟和气魄,有着家国天下的抱负和担当,才会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基于此,张居正“铁血宰相”的形象便显得更为厚实。然而,这并不是他性格的全部,在其雷厉风行不苟言笑的背后,还潜藏着一腔似水柔情。这从他与玉娘的短暂情缘中可以看出。

    玉娘本是秦淮河畔的歌妓,江湖人士邵大侠将她赎出,献于当时的首辅高拱。没想到高拱不解风情,去职还乡时不愿带她回去。羞怒之下,玉娘撞墙昏死过去,被救醒后双目失明,并再次流落青楼。后因机缘巧合,被张居正的心腹、巡城御史王篆救出。张居正命他将玉娘安排在前朝奸相严嵩的别院积香庐居住调养。

    自此以后,张居正一有闲暇便去积香庐探望玉娘,并寻找最好的郎中为她治疗眼睛。苍天不负苦心人,玉娘终于能够重见光明,二人云雨缠绵,自不待言。可是好景不长。邵大侠因是高拱旧交被张居正借机捕杀,玉娘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因为她一直视邵大侠为恩公,于是负气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没有玉娘的日子里,张居正常常黯然神伤,派人四处打探仍然杳无音信。他至死也没能再见玉娘一面,这成为他晚年最大的遗憾。

    张居正去世一周年的那天,他那破败萧条的墓前来了一位女伴男装的黑衣女子,手抚琵琶唱了一曲凄切哀婉的火凤凰,然后眼含热泪饮鸩而亡。她,就是玉娘。

    正如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里的那一句“世间已无张居正”所概括的,没有了张居正,大明这个庞大的帝国失去了重心,踉踉跄跄,摇摇欲坠,很快走向没落和灭亡。我想张居正在九泉之下,亦只能扼腕泣血。

    他去世不久,万历皇帝便罢免了冯保,抄没其家产,接着连发十几道谕旨,重新启用被张居正放逐解职的大臣,同时解除张居正生前倚重的门生故旧的职权。而后又在一年内,撤消赠给张居正的“文忠公”谥号,剥夺张居正生前受封的太师、上柱国等爵号,收回对张居正的一切诰赠,连赐给他的瓷器、银章、八宝银锭以及题匾等,无分巨细一一追缴。

    曾被天下百姓传为美谈的圣君贤相之间的鱼水深情,似乎转眼间变成了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怎能不让人悲凄叹息!然而,更为悲惨的还在后面。第二年春节一过,万历皇帝便命人前往湖广荆州府,查抄张居正府邸。张府百十口人全部被赶出,押送到张家老屋关押,整整六天粒米未进,滴水未喝,其中十七人被活活饿死,居正长子敬修在狱中悬梁自尽

    沉默心中的悲愤和凄凉已不能用言语表达,只能沉默。

    张居正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面对腐朽的国家机器,他俨然成了撼动大树的蚍蜉,但是,他的这种精神永远不会磨灭。多少年后,人们都将会记得,曾经有一位铁血刚毅的张江陵,为晚明死气沉沉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碧云天_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碧云天_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碧云天_并收藏碧云天_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