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豳风文集 > 八十年代——死于梦想

八十年代——死于梦想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豳风文集最新章节!

    2004年11月15日晚上,我翻开大一的时候朋友寄来的贺卡,有几行被氧化了的纤弱的淡蓝色笔迹:“my wish for you is that sometimes, just sometimes you can afford the thing you long for , rather than the thing that will go。”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后来不声响的走出宿舍,走到荷塘边,夜色稠而清冷,寒树萧萧,灯火杳远。我静静偎在梧桐树下,用泪水擦拭着被时间蒙垢的少年时代,那再不能复返的岁月。

    看过上海交大的dv逆行的地铁,男主角在海边嘶喊,抱头哭泣,剧终是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是那么深刻地理解着他的痛苦,这个时代,我们粗糙地活着,在一条陌生的道路上,相对着陌生的面孔。

    想起了我的母亲,她用一生的含辛茹苦养育我,我是她的希望,她的骄傲,甚至于是生存意义的支撑。母亲是好强的女子,她有着学习的禀赋,却被一个倒行逆施的时代轻轻抛弃了。来到北航的第一天,母亲攥紧我的手,走在校园里默默张望,我知道,这也是她的大学。

    希腊诗人奥迪塞乌斯埃利蒂斯写道:“我将我的生命带到这么远”这曾经是我的梦想。从八十年代一路走来的人,梦想就像沙漏,都渐进流失了。我们曾经被寄予希望,这希望源自于父辈们被剥夺的青春,我们生在一个启蒙和反思的时代,成长在混乱和梦想膨胀的社会中,拥有着相似的浮躁和怀疑,在现实和教条的强烈反差中摇摆不定,像一根行而上的芦苇,无所依赖。

    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孩子,像彼得潘一样具有永恒的童心。直到二十二岁的时候,我依然习以为常地说起“孩子”这就像徐娘半老的女子,依靠着胭脂水粉装点年龄,一样地心照不宣,欲盖弥彰。

    我不是一个孩子,我只是固执地不肯长大,八十年代的人们,永远处于一个没落的尾端,当我倾慕文学的时候,文学消沉了,当我崇尚大学的时候,大学贬值了,当我神往声名的时候,声名的影子里弥漫着铜臭。

    我在想,自己还拥有什么?我缺乏勇气,缺乏毅力,缺乏理性,缺乏引人目盼的英俊面孔。从很多角度衡量,我都很平庸。如果与这种平庸相配合,我该知足常乐,只需计较柴米的市价和人事的悲欢,碌碌地消耗时间,完成生命的接替。

    但不幸的是,恰恰在如此平庸的生命心底里,冒失地接纳了癫狂的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它不可预知地萌生膨胀,操纵我以执著的信仰去营建道德和精神的朦胧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令我陷入深深的矛盾和分裂,一面是卑微的身世,一面是粗糙单薄的经历,一面是不可自抑的世俗欲望,他们相互背离而又如影随形,如钉附骨,痛之凿凿。

    我在想,自己要的是什么?在那种优越感的蠢蠢驱使下,我曾以为自己要的是平静和与世无争的隐逸,那时我自信可以超然物上,脱离所谓的低级趣味和生存层面的琐碎需求,达到“不需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的悠闲心地。

    然而经历了现实的种种检验,我终于发现自己并不像原本标榜的那么单纯无争。我习惯了被人瞩目,习惯了被人宠爱,习惯了被人称为“难得”、“可贵”、“才华出众”我越来越张扬,同时也越来越肤浅,得意于自己的社交广泛、口角伶俐,却察觉自己越来越不堪忍受寂寞和寡淡。嘈杂的好莱坞电影替代了平静的阅读,餐桌的觥筹叮当替代了彻夜的长谈,宁愿在电脑前意识混乱地无聊消耗,也懒于诉诸笔墨,省察内心的细微动静。我被世俗所同化,在感官的粗糙愉悦中,艰难地替自己辩护,从此面孔模糊,目光黯淡,神色张皇。

    我就这么死去了,在梦想的废墟上有茭白的月光,那是我少年时代的呐喊与热切期望,它如今冰冷而寂寞。

    北大死去了,它丢失了批判和自由;

    诗人死去了,他丢失了独立和尊严;

    文学死去了,它丢失了忧患;

    电影死去了,它丢失了真实;

    足球死去了,它丢失了精神

    与八十年代相生相随的一切都在无可避免地趋向衰落,除了欲望。

    对于我们,对于八十年代恍惚走来的一代人,梦想气若游丝,已经失去了左右命运的力量。

    于是,哭泣成为一项控诉,或追悼。

    苏格拉底说:“死亡是我的使命。”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豳风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豳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豳风并收藏豳风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