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白杨清平文集 > 中国民俗的传承

中国民俗的传承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白杨清平文集最新章节!

    据考察“潘”这个姓氏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姓氏的一个分支,自那时候起,我的家族就已经居住在浙江一带了,也就是说: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浙江本地人。所以我身上流淌着的血液决定了我的思想、我的道德礼教、我的行为习惯和我的饮食信仰等都倾向于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之后,流传至今的中国本土主义传统道德思想,当然,这么说不免有些极端,但是我却是实实在在地信仰如此玄奥的思想文化,民俗就是这种思想文化的集中表现之一。

    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不管是它的形成和发展,还是它的完善和繁衍,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制着整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着民族精神,它的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它在无形中教化我们,规范我们,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如此吧!随着中国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自由主义等五花八门的思潮冲击着华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思想,这将是一场长期的严酷的拉锯战。柏杨先生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比喻成“酱缸文化”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用一句极端的话讲就是:存在就有他的合理性。更何况中国文化思想经过历史长河的淘沙和洗礼,其自身已形成了严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它的免疫性决定了外来文化不论以何种方式侵袭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都将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成为其中的一分子,变成“酱”所以这场民俗文化的拉锯战的最终胜利者:非中国莫属!

    对于当今民俗的退化现象,情况是令人忧心的。就拿我的家乡为例吧

    我的家乡是一个叫做新昌的小城镇,这里是越剧之乡,在我小的时侯,每年为保佑平安和丰衣足食,村里人都要凑钱雇戏团请菩萨出山,就在戏团演戏的那些天是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开心,最疯狂的日子了。但是在我上高中的那年,上级下来了一个文件:要彻底铲除封建迷信思想,要砸碎所有的泥菩萨。我看着他们挥着手,一锤一锤猛击泥像,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泥像倒下了,感觉那样热闹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再也看不到戏团请菩萨出山了,再也听不到那些曾经是我们小孩子心目中的偶像——一个个小生,花旦咿咿呀呀地唱戏了,再也不会有端着长凳去占位子的场面了,那时刻,我的心是黯然的。现在不要说这样的场面碰不到,就是连越剧都很难听到了。现下时尚的流行乐,摇滚乐都唤不起那曾经刺激心灵的热情,和埋藏于心中的那一方回忆的净土。

    但情况并非如此悲观。或许是因为政府的重视,也或许是为了发展经济的需要,新昌办起了一年一度的旅游节,许多我从未见过、听过的民俗让我大开眼界,耳目一新。许多节目都是如此引人入胜,尤其是舞龙灯,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识过的景象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你眼前时,那种震撼力是无与伦比的。几十米的长龙由几十条长板凳连接而成,每条板凳上都粘着两到三只灯笼,每只灯笼由白布围起来,上面绣着各式各样的花纹图案。听老人说,谁能用手戳破灯笼把火灭了,那他这一年就交好运了。于是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去触摸晃过眼前的灯笼,其乐融融。那一次的经历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就我理解,民俗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信仰,不管是重阳节吃粽子,还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都是承袭了古老的文化习俗,都表达着我们对世界的不可知的神秘感的敬畏,信仰着自然带给我们的神秘力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华夏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姿,神采飞扬,那种本能的归属感,传承性,把我们聚集在一起,教化和规范我们,使我们立足于当代,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白杨清平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白杨清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杨清平并收藏白杨清平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