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白纸船文集 > 古北口游记

古北口游记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白纸船文集最新章节!

    写在前面:

    回想这么多年来,倒也游历过不少地方。爬过一些山,看过一些河流,拜谒过一些庙宇,游逛过一些楼院,参观过一些古城。但是留在记忆中的一些印象总是很浮浅,除了照片上些许浅浅的痕迹,竟然忘却了许多。细细琢磨印象浅淡的原因,可能是不管在哪里游历,都似走马观花般的匆匆走过,一个急忙的过客,始终没能做到深入了解景点。学生年代时精力充沛,兴趣盎然,由于囊中羞涩,很多地方不能游历,如今,虽然经济条件允许了,却拖家带口,总是找寻不到忘我投入游逛的精力和潇洒了。

    去年夏日假期,带着女儿游览了八达岭长城,时间过于仓促,天气也太炎热,只是远远观望长城,触摸了一点长城的边缘,就离开了。不几日后,又在秦皇岛的老龙头入海口处再次与长城擦肩而过,心里竟生出与又一次与长城失之交臂的不甘,暗自打算一定要再游长城。

    今年去北京,从老公拿回的清华bbs的帖子上知道了古北口长城,决定去那里看看。临行前的晚上,和古北口一家姓崔的农家旅馆联系好。崔阿姨开的家庭旅馆因为很富人情味而在清华的bbs上蛮有名气,淳朴而纯粹的农家生活也很吸引我们这久居城市生活的一家人。

    出发

    第二天,赶在早晨7:30之前,我们到了清华园小火车站,买好了去往古北口的车票。“非典”还残留着一些影响,照例填好了“健康申报表”车站的工作人员还给我们测量了体温。一支酷似钢笔的测温计让女儿开了一些眼界,测温计的一端放在耳朵部位就可测出温度,只是测出的结果令人忍笑不禁,我们一家人的温度在34~35之间。

    火车启动了,由于不是周末,车厢里空荡荡的。打开车窗,夏季清晨微凉的风吹着脸颊,很是惬意。刚从睡梦中醒过来的喧嚣的城市正在慢慢后退,一个个村庄和大片的农田开始出现在视野里。偶尔可以看到几头牛或者成群的羊在悠闲地吃着青草;农房中很少见了的袅袅升起的炊烟;长势喜人的油绿的庄稼;还有几声吠叫的犬声更加衬托了田园生活的安静。幼稚地揣摩农村生活的美好,自己想起来都觉得可笑,似乎因为并不熟识才能成就了想象中的美好,这应该也算是是生活的真理吧?

    自从女儿出生后,每年都会找机会带着她出来外面的世界看看。小家伙倒也是见过一些世面,对车窗外的景物视而不见,专心地把太阳伞当作一个穿着婚纱的公主,沉浸在她自己想象中的游戏里。

    火车带着我们,离城市越来越远,村庄也越来越来越稀疏。连绵不断的山出现了,由于,正是盛夏,满山披着浓重的绿色植物和零星点缀的野花,更显出了山的柔软,这样的山更让人有了亲近的感觉,只是山的沟壑之间经常出现早已干涸了河道,铺满荒凉的河道上的鹅卵石,或多或少诉说着曾经山水奔流的热闹。忽然一片望不到头的水域出现在眼前,这在少水的北方是很少见的,火车呼啸而过,给我留下了一个关于那片水域的迷惑。

    到达:

    近四个小时的旅途竟然一闪而过,转眼来到了终点站古北口车站。这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站台了,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崔阿姨已经在站台上等候我们一家了。崔阿姨是一位体态偏胖,面容很和善的中年女人,有一个小不了我几岁的大女儿在北京承包了一家旅行社,还有一个小女儿在镇上的中学里读初一,我家妮妮叫那个小女儿姐姐,小女儿称我为阿姨,完全是辈份乱套,倒也不能深究了,称谓在这里其实是一种善意相处的表征而已。

    古北口车站,依山而建,位于卧虎山山腰之处,抬头可以看到卧虎山上野长城的楼台。向下俯瞰,可以看到崔阿姨家的小村庄,拾阶而下,经过300多阶台阶,穿过一片农田,就到了村庄。不长的路上,有很多山羊的粪便,想必这寂静的山路偶尔也会因为成群的羊儿显得格外得喧闹吧?

    到了崔阿姨家,崔阿姨忙着去做午饭了。妮妮在不大的小院中好奇地跑来跑去,前前后后全部检查了一边。天气尚好,只是颇热,压力井打上来的清澈的地下水,分外的凉爽。住这样农家旅馆的伙食标准是家常四菜一汤,崔阿姨的手艺不错,北方口味的饭菜还算可口。

    吃完午饭,东边天上乌云卷来,不一会儿,天边响起了雷声,早晨动身早,也很疲劳,索性不出门,先去休息一会儿。果然不久下起大雨,一觉醒来,听到屋外的雨声小了不少,打算出去走走。没想到,洗漱完毕,刚要出门,雨点又急了。于是坐在门廊,和崔阿姨攀谈起来。

    北古口是一个古镇,由于地势险要,对拱卫北京有着重要作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古口是万里长城在密云境内的一个重要关口,我们来时看到的那片水域就是密云水库,北京市的饮水之源。古北口西面有潮河和卧虎山,东面是绵延的蟠龙山。蟠龙卧虎两山对峙,紧锁关门。据说:“北古口止通人马,不可行车。外有十八小路,尽兔径鸟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马。”北古口长城包括四个城段,即刚下火车就印入眼帘的卧虎山城段,蟠龙山城段,金山岭城段和司马台城段。前两者处于半开发阶段,依然保留着野长城的风味,而后两者已经被开发出来,成为了著名的风景旅游区。金山岭城段在河北境内。听崔阿姨说金山岭长城也是风光迤逦,只是这次时间依然紧凑,没有时间游览了。

    游览蟠龙山野长城:

    屋外的大雨,突然小了许多,女儿已经按耐不住了,央求我们我们打伞出去走走。我心里正在为天气不好而感到懊恼,也就答应了女儿,随便在村庄里遛遛。沿着崔阿姨指给我们唯一一条通往古北口镇子的道路走着,没走多远,天忽然放晴了,于是决定去镇子,那里有着蟠龙山长城的入口。

    走过潮河大桥,便可来到了古北口镇。从潮河桥上,俯看潮河,河道很宽,只是潮河水很是绢细了,听说从前潮河两岸收过小麦后会种植水稻的,近几年土地干旱,水位严重下降,农民改种玉米了。

    过了潮河桥,古北口镇尽收眼底,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很普通的北方小镇,却因为傍依的青色的山上,连绵分布着古色古香的城楼而显得特别起来。我们这一路走来,大概走了四五公里,还没有摸到爬长城的道路,妮妮已经很明显得不耐烦了。进入一条小巷,遇到两个当地的男孩子,大概十二三岁,向他们打听登山的道路,他们却热情地主动提出要做我们的向导,好在这两个小男孩的及时出现,分散了抱怨连天的妮妮的注意力,兴奋地跟在男孩子们的后面,忘记喊累了。

    路过一个小超市,我进去给孩子们买了一点饮料,以表示对他们的感谢。两个小向导还是蛮称职,一路给我们介绍着景点和它们的一点来龙去脉。古北口还有一特色,就是满汉聚居。当地的满族人,大都是当年清兵及其家属的后裔吧。路过一所满汉民族小学,两个小男孩只给我我们看,说他们就在那里读书,假期过后该读六年级了。行走中还路过了古北口几个寺庙古迹,有关帝庙,杨令公庙,旧戏台等等,由于时间紧促,只是远远张望一下而已。

    穿过那条镇子上唯一的一条小巷,走过糟杂的居民区,来到了山脚下。两个小向导带领我们绕到山的背后,找到了一条登山小路。果然是兔径鸟道,蜿蜒的小路还湮没在长得很高的油油的绿草中。小路边的野草倒是很熟悉,多是小时候常见的,只是这么多年不知道忙碌些什么,眼里似乎也没有了这一道童年中很重要的风景——这些野花野草,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简单的快乐呢?

    古长城的楼台看着已经很近了,却好像总也走不到。两个男孩子不愧生长在山脚下,爬起山来,很是轻松,妮妮欢快地也走在前面,剩下我落在后面气喘吁吁。

    古北口附近,敌楼很多。方圆十几公理之内,几乎没有一个深沟峡谷和险要的山头没有敌楼的。敌楼设计精巧,造型丰富:有方形、扁形、圆形、有三眼、五眼、六眼、有平顶、船篷顶、四角钻天和八角钻天的穹隆顶,多彩多姿,令人眼花缭乱。蟠龙山的将军楼和24眼楼最为有名。据说将军楼地处蟠龙山的制高点,是设置指挥机关的地方,楼呈正方形,长10米,宽10米,南北各有四个箭窗;东西各有三个箭窗;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在著名的长城抗战中,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就是将军楼,国民党17军25师师长关麟征就是争夺将军楼时负伤的。

    但是一直让我们的两个小向导念念不忘的是24眼楼,24眼楼有24个瞭望孔,是长城建筑史上不多见的珍品。这次是无缘见到24眼楼了,只是在小向导的指点下模糊的遥望了几眼。我们的目标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个普通敌楼——南花楼,也叫大花楼,至于名字的来历我们就无从知晓了,只是楼台实在是普通,也许我们是外行,看不出一点所以然。

    在前方的墨绿的山脊上还有两座敌楼和一个叫做望崖龟的景点,那个岩石酷似乌龟,正在仰望山崖。前面的第二座敌楼改装成了手机的信号接受塔,隐约看到那座敌楼“生长”出来了钢铁支架,心里一种怪怪的感觉。时间不允许我们再向前行了,男孩子们带着我们从另一条小路下山。下山要轻松很多,有心思欣赏路边的野花野草了:野枣树结出花生大小的青枣;常有蚱蜢跳出来从面前不慌不忙的经过;一种很像桑葚的深红色的小果子闻起来像是很香甜的苹果。

    山脚下恰好是古北口战役烈士陵园。陵园面积很小,正中是一个圆形的花圃,种植满了郁郁葱葱的柏树,柏树根植的沃土埋葬着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的英骨。柏树上还悬挂着一些曾来祭拜过烈士的人们带来的小白花,被不知多少次的雨水淋过之后显得格外的落寞。中午那场大雨的雨滴还挂在松柏的枝叶上,晶莹剔透,格外好看。陵园背靠着苍翠而无言的大山,前面是出京的喧闹的国道。沧桑剧变,沧海桑田,哪里还能想象得出这里曾经是枪炮声轰隆的战场。妮妮手里拿着一株狗尾巴草跑前跑后,追问我什么是烈士,男孩子们大笑起来。对于过去的事情真相,我们能了解多少,我们又能记住多少。这些饮食无忧的孩子们,包括我自己,还真能够体会到从前打下江山的艰难吗?要把这真正历史连带着沉痛苦难的感知毫无保留地传给我们的后代,已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不知道后人说起这些艰难的历史时,是不是像我们听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那样带有神话一般的色彩?若是真是那样,也是我们的悲哀了。

    蟠龙山一游结束了。为了给男孩子寄去照片,留下了他们的通信地址,就与他们告别了。走远了,回头看看男孩子们渐渐消失的背影,即便再次相逢仍为陌路,但短暂而善意的相处,也是游览途中的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不得不说的乡村夜晚

    因为年幼时曾在农村住过两年,因此有着根本无法割舍的农村情结。从来也弄不懂那些模模糊糊的记忆竟然还一直影响着自己心态。那段记忆中,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但是有极为疼爱自己的曾祖母,还有一望无际的麦田,麦子成熟的季节,麦芒生疼地扎在胳膊上的感觉现在还能回想起来。农村在我心里除了是麦田,还是玉米地,是甜甜的玉米秸秆,是刚刚在地头上烤出来的新鲜的玉米,是从土中刨出来的带着泥土味道的鲜嫩的花生,是全村出动的丰收场面,是开满枣花的带着刺的枣树,是烧得烫手的大炕,是晒麦场上两面都可以看的露天电影,是村头夹着尾巴流浪的野狗,是一种青草的味道,是炊烟,是暮色里唤儿归家的呼喊声,是左邻右舍的亲热的家常。

    所有这些依稀的痕迹都在夜幕降临的晚饭后变得清晰起来。暗蓝色天空上游荡着一片片细纱般的白云,星星在云的背后闪亮着,乡村的清新的空气,洗人心肺。远处,白天见到的卧虎山,在夜色中化成了一道巍峨的墨色影子,在黑暗中静默着。院中的灯光引来了两只丑陋的蟾蜍,一大一小,像是一对母子,忙碌的吃着灯光引来的飞虫,所有这些还是让我感到很亲切而新鲜。

    妮妮没有和我打招呼,跑到崔阿姨邻居家里去看小狗了。一天的劳累在这样的夜晚中竟然无影无踪。坐在院中,清洗妮妮刚刚洗完澡换下的脏衣服。崔阿姨在一边陪我说话。崔阿姨家只有一亩多地,种着新鲜的没有上化肥的蔬菜和一片玉米,是给住在她家的旅客准备的。我们来早了,玉米还没成熟。现在村子里很多人家都做起了家庭旅馆的生意,生意还不错,一到周末,就会有很多北京市的人来这里爬爬长城,躲躲城市的糟杂,成了城市人的一种休闲时尚。

    游览司马台长城

    到了古北口才知道司马台长城很有名,是我国唯一一段没加修饰,保留明朝原貌的古建筑遗址,是长城的精品,是长城的代表,独具“奇、全、险、绝、妙”几大特色。著名的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曾评价说:“长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马台长城又堪称长城之最。”于是决定第二天去登司马台长城。

    乡下人勤劳,起身很早。第二天,很早就听到崔阿姨一家忙碌开了。早饭还没吃完,昨晚崔阿姨帮我们联系好的小面包车已经等在门外了。从古北口到司马台有几十公里,半个小时就可到达。一路上,车跑在山脚下的公路上,时时可以看到匍匐在山脚的静谧的小山村,偶尔还有绕着村子的浅浅的小河,几只白鹅悠闲地在水中嬉戏。

    我们到达司马台长城景点时是早晨七点半,太阳已经很高了,只是不很帜热,空气还很凉爽。未进山门,就已经看到山上的一些楼台了,从山脚到司马台长城还有一公里多山路,不算难走。时间还早,基本上还没有游人。在司马台长城中段的峡谷之中,有一片碧波,听说是鸳鸯泉,西侧温泉,水温常年在38度;东侧泉水冰冷刺骨,两泉相会,形成一湖,湖水冷暖各半,堪称一绝。到不由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不论多么不可思议景观,在自然界里却显得那么和谐。因为这一片绿水,使枯燥的山路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一直以来,我就认为山水是山的心灵,有水衬托的山显得格外滋润和水灵,而没有水的山就显得严峻和落寞了。这个面积不小的水域,让巍峨的司马台长城显得活泼起来。

    走到司马台的纪念碑处,才清楚地发现司马台长城被峡谷分为东西两段,这两段长城依靠悬在峡谷半空的索桥相连。对岸的西长城已经尽收眼底,在早晨的阳光照射下,像是一条匍匐在山脊上闪光发亮的巨龙。西长城山势较缓,比较完整的保留着20座敌楼,只是一般游人较少。我们也决定放弃西长城,继续登东长城。

    仰望东长城,由于山势险要,坡度较大,只能看到下一座敌楼,而看不到整个长城的全貌。前两三座楼山势还比较缓,到了四五楼后,明显坡度加大,登起来很是费力,走上十几米就要停下休息一会儿,回身看着静静的还没有游客的长城,一阵微凉的山风吹过,说不出来的舒畅。长城两遍的山崖上铺满了厚厚的野草荆棘,往远处看,山的一些低凹处还怀抱着一些村庄,由于离得很远,倒是显得湮没在山的褶皱中的山村像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安静场所。

    过了五台,妮妮开始抱怨了,长城还是望不到头,越来越难走,于是连拉带扯,妮妮勉强又走了两台,过了七台,远远可以看到八台敌楼下有卖冷饮的地方,于是许诺,一定给她买冰激凌。这个冰激凌作用很神奇,让妮妮的抱怨销声匿迹了,勇敢地继续攀登。过了九台,登长城的路已经明显得平缓了,陡峭的台阶变成了大部分的坡路。前十台的敌楼保存还算完整。过了十台,山路也粗糙起来,十一台长城看着破烂不堪,十一台到十二台的路已经简陋之极了。司马台东长城只限游人到第十二楼。

    十二楼以后,有著名的绝险“天梯”能过此梯者,才能称之为登城好汉。但是天梯的倾斜度近80度,宽度仅60厘米,只有右侧30多厘米可供攀登,且无扶手,无遮拦,天梯是由一座窄窄的石墙悬空而设,长约百米,只有一块城砖的宽度,左右两侧旨是近900米的深渊。听起来就让人心惊胆寒。由于此段发生过若干次游人坠落而亡的事件,因此东长城也就只开放了前12台。后几台中有一座“仙女搂”传说是由一个羚羊变成的,因莲花仙女居这而得名,它形体修长、长年在白云中若隐若现,恰似不愿出门的少女,汉白玉石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为万里长城上所仅有。还有一座是“望京楼”是北京市文物至高点,海拔986米,有登上望京楼东看“雾灵积雪”西望长城雄姿,北观塞外风情,南眺京城灯火之说,想起来一定气势磅礴,但是无缘相见了。

    下山时,我们坐了缆车,回望巍峨旖旎的长城,感觉有些依依不舍。东长城又隐没在蜿蜒的山脊上了,若不是真的一路自己亲身攀登,绝对想象不出这东长城的全貌的。长城之所以让历朝历代的人心生感慨,是因为已经超越当初建筑她们只为了军事保卫目的的初衷了,她载附着一种建筑文化,和天然的山脉,人类的文化历史融为一体了。站在长城上,没有一点感觉因为长城是人工的,而在山脊上显得格格不入,相反她的存在显得山峰更加壮观而气势磅礴。若是从历史文化角度思考长城,会更加耐人寻味,只是我才疏学浅,话到嘴边,竟不知如何表达了。

    归程

    中午饭后,和崔阿姨结算食宿的花费。一家三口四餐一宿,崔阿姨只要了80元,我和老公感觉不妥,坚持多给崔阿姨加了钱,虽然这里条件比不上城市中的宾馆舒适,但是崔阿姨一家人极为宽厚善良,一天多下来,和我们一家相处得很愉快。并且决定,有时间一定还来,还住在崔阿姨家,毕竟这里还有很多景点没有游览呢。临告别前,妮妮和那个姐姐留影留念。崔阿姨送给我一双自己刺绣的绣花鞋垫,还答应,给妮妮也一定绣上一双,等着妮妮下次来的时候取。

    和崔阿姨一家告别,崔阿姨一定要送我们去火车站。又见到了那座雄伟的卧虎山,想起向崔阿姨打听卧虎山为何以卧虎为名,在崔阿姨的指点下,才发现这山的山头最高处恰好像是对面相卧的两只老虎。前几年有一位北京某高校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这里登山,不小心坠下山而亡。崔阿姨说,老虎屁股摸不得,那孩子是从一只老虎屁股附近比较陡峭的地方坠落的,而且他的名字还很犯忌讳。我心里不免抱怨山的无情,怜惜起那个夭亡的大学生了。

    仰望山脊的敌楼,还有游人在冲着山下快乐的欢呼着。山就在那里,背负着几百年的长城。人间的苦苦甜甜,悲悲乐乐,似乎并不与山有关。哭也好,笑也罢,她只有一种静默的表情,刚才产生的抱怨大山的情绪又是那么毫无道理。

    站台的工作人员捡到一只老鼠般大小的刺猬,憨态可掬,旁若无人地爬来爬去,引得候车的人们欣喜地笑着。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天空中浓重的乌云再次卷来,火车刚开,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暴雨来得快去的也快,没有几分钟,天又放晴了。刚刚被雨打湿的山上的绿叶们,在雨后初霁的阳光下熠熠发光,蒙着雨水的山石,也像镜子一样反射着光芒。风也罢,雨也罢,山也只有这一种静默的姿态,而无言的大山更加显示出了她震撼人心的力量。

    车厢还是很空,妮妮在我对面的长椅上睡着了。火车在连绵不断的山中穿梭,我突然想起去年带妮妮出来游玩时,特意挑选了白天的火车,是想让她看看那些没有见到过的风景和没有接触过的人的生活。火车也是这样在绿山中穿梭,妮妮问我:“妈妈,山后边是什么呢?”

    我说“还是山啊。”

    “那山的后面又是什么那?”

    “你看不到吗?还是山。”

    “那山的再后面呢?”妮妮很不满意。

    一片小村庄从我的视线划过“是村庄。”我回答。

    “那村庄的那一边的?”

    在山较为平缓的地方,是碎布头一样的农民的田地。“是田地。”我这么回答。

    妮妮不再问了,我一直反复思考着妮妮无意识的问话。

    在妮妮眼里,只有山的世界是不能成立的,还要有村庄,有田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村庄-田地—山”是“人—田地-大自然”人就是这样和自然界站在了同一到水平线,缺一不可,也应该彼此尊重。

    远山渐渐地被抛在身后,喧哗的城市又出现在眼前。不到两天的很短的时间里,因为看到很多景色,认识了一些人,知道了一些事情,思考过了一些问题,心头显得沉甸甸的。带着孩子出门旅游,远不是开阔视野,释放心情,闲情逸致,很多时候,是教会我们如何和陌生的人善意相处,是感受历史文化给我们带来的震撼,是一种精神上的荡涤。

    我领着女儿来到狭小的城市之外,暂时逃脱了从井下观望出的一小点天空,带她看山、看水、看草原、看大海、看沙漠,我真的没想到要教给她什么,而是想让她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解读她眼前的世界。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白纸船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白纸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纸船并收藏白纸船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