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小说网 > 舂骑满香痕文集 > 解读《诗经国风》卫风十篇

解读《诗经国风》卫风十篇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舂骑满香痕文集最新章节!

    原文一: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意

    瞧那淇水的西南边上,竹子连成一大片。竹篾匠们砍伐下竹子,用刀切割,用石器打磨竹子。然后再把竹篾分割成约一手指宽的弦条状,再用火烘烤使竹篾定型。竹篾匠们制作竹器的工艺步骤始终不能缺少啊。瞧那淇水的西南边上,翠绿的竹子郁郁葱葱。竹篾匠们用坚固的磨石刀削磨出油光发亮的竹条,用凿石刀一点一滴地挖去多余的竹节。然后再把竹篾分割成约一手指宽的弦条状,再用火烘烤使竹篾定型。竹篾匠们制作竹器的工艺步骤始终不能缺少啊。瞧那淇水的西南边上,翠绿的竹子象一大块绿毯铺天盖地。竹篾匠们象制作青铜和锡器那样一点一丝地精雕细刻,象制作玉器那样精心设计。制作竹篾条时遇到宽厚不够均匀就削去一些,当弯曲竹篾条韧劲不够均匀时就要校对刮削使之均衡。一个能工巧匠般的竹篾匠要擅长调弄竹条,做到熟能生巧,而不是胡乱刮削。

    解读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瞧那淇水的西南边上,竹子连成一大片。

    [淇]:音期,指淇水,古黄河支流,今河南省淇县。

    [奥]:西南角。

    [猗]:音一,低垂弯曲的意思。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竹篾匠们砍伐下竹子,用刀切割,用石器打磨竹子。

    [有匪君子]:这是特指为贵族奴隶主的竹木工匠。“匪”:这里是特指竹篾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然后再把竹篾分割成约一手指宽的弦条状,再用火烘烤使竹篾定型。

    [瑟]:这里指弦状。

    [僩]:音现,本指人的手指,这里是说手指宽度。

    [赫]:烘烤。

    [咺]:音选,定型的意思。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竹篾匠们制作竹器的工艺步骤始终不能缺少啊。

    [谖]:音宣,这里是偷工减料的意思。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瞧那淇水的西南边上,翠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竹篾匠们用坚固的磨石刀削磨出油光发亮的竹条,用凿石刀一点一滴地挖去多余的竹节。

    [充耳]:指实心象月芽耳的小刀片。

    [琇]:一种赭灰色的石头,这里特指石刀。

    [莹]:光亮。

    [会]:相比较的意思。

    [弁]:音变,这里通假锛,一种象凿子的工具。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然后再把竹篾分割成约一手指宽的弦条状,再用火烘烤使竹篾定型。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竹篾匠们制作竹器的工艺步骤始终不能缺少啊。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瞧那淇水的西南边上,翠绿的竹子象一大块绿毯铺天盖地。

    [箦]:竹席。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竹篾匠们象制作青铜和锡器那样一点一丝地精雕细刻,象制作玉器那样精心设计。

    [金]:这里指青铜器。

    [圭]:古玉器名,长条状,上端三角形,下端正方形。

    [璧]:古玉器名,平且圆、中心钻有小孔的玉器。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制作竹篾条时遇到宽厚不够均匀就削去一些,当弯曲竹篾条韧劲不够均匀时就要校对刮削使之均衡。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一个能工巧匠般的竹篾匠要擅长调弄竹条,做到熟能生巧,而不是胡乱刮削。

    [善]:通假擅。

    讲解

    淇奥这首诗讲述的是古代制作竹器工艺的流程:从选材砍伐竹子、再到刮削竹篾条、最后用火烘烤定型。

    此诗说明了竹篾手工制品的渊源流长和手工业竹篾匠是巧夺天工的能手。同时说明了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充分利用竹子的韧性制造竹器工艺品并形成一种行业规模。

    原文二: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寤寐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寤寐宿,永矢弗告。

    诗意

    水风车建在溪流下,象一个巨人般那样横贯在溪流中,反复咯吱咯吱的响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地转动着。水风车建在山丘下,象一个巨人般那样横贯在溪流中,反复咯吱咯吱的响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周而复始地转动着。水风车建在山丘下,巨人手腕粗的中轴横贯在溪流中,反复咯吱咯吱的响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周而复始地转动着。

    解读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寤寐言,永矢弗谖。:水风车建在溪流下,象一个巨人般那样横贯在溪流中,反复咯吱咯吱的响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地转动着。

    [考槃]:一种象巨大风车的水轮,常作灌溉或磨坊用。

    [硕人]:这里是比喻象巨人。

    [寤寐]:这里是形容水轮随流水反复不停地转动。

    [永矢]:永不停歇。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寤寐歌,永矢弗过。:水风车建在山丘下,象一个巨人般那样横贯在溪流中,反复咯吱咯吱的响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周而复始地转动着。

    [阿]:山丘旁的洼地。

    [薖]:音科,宽大的意思。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寤寐宿,永矢弗告。:水风车建在山丘下,巨人手腕粗的中轴横贯在溪流中,反复咯吱咯吱的响声,不知疲倦永不停歇周而复始地转动着。

    讲解

    考槃这首诗描写的古代水车这种发明创造。

    此诗说明了我国早在三千年前就懂得通过建造水车工具利用水能。

    原文三: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诗意

    那位头饰华贵的美人身材高窕且苗条,身穿华丽的丝绸、外套一件细麻网线薄衫。她是齐灵公的女儿,卫庄公的正室老婆。她是齐庄公的妹妹,邢侯母亲的姐妹,谭公是她姐妹的丈夫。她的手象刚出芽的草一样柔软,皮肤象凝固的油脂。她的颈象天牛幼虫那样嫩白,牙齿象葫芦瓜的籽。额头宽广眉毛弯曲,笑起来时带着两个酒窝,还有美丽动人的眼波。这位头饰华贵的美人时常四处闲逛,喜欢到城郊外的农庄。载她的是四匹肥壮的大公马,马嚼子上红色的绸丝随风飘扬,仿佛象拂尘那样打扫前行的道路。到达目的地时,打发走管理地方的官员,不需要他们陪同。(望着川流不息的黄河水,从北边源源不断地流下。散下大网捕鱼收拢,网罗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鲟鱼,每条鱼约有甘蔗和荻草那样一大节长。很多民妇在岸上观望地流口水,而捕鱼的渔人身手非常敏捷。)

    解读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那位头饰华贵的美人身材高窕且苗条,身穿华丽的丝绸、外套一件细麻网线薄衫。

    [硕人]:这里特指因头上装饰物多而使整个脑袋看起来大。

    [颀]:音期,这里指脑袋大。

    [褧]:音窘,麻布外套。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她是齐灵公的女儿,卫庄公的正室老婆。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她是齐庄公的妹妹,邢侯母亲的姐妹,谭公是她姐妹的丈夫。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她的手象刚出芽的草一样柔软,皮肤象凝固的油脂。

    [荑]:嫩草。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她的颈象天牛幼虫那样嫩白,牙齿象葫芦瓜的籽。

    [领}:这里指颈。

    [蝤蛴]:音求齐,天牛的幼虫。

    [瓠犀]:葫芦瓜的籽。

    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额头宽广眉毛弯曲,笑起来时带着两个酒窝,还有美丽动人的眼波。

    [螓]:蝉的一种。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这位头饰华贵的美人时常四处闲逛,喜欢到城郊外的农庄。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载她的是四匹肥壮的大公马,马嚼子上红色的绸丝随风飘扬,仿佛象拂尘那样打扫前行的道路。

    [牡]:公、雄的意思。

    [骄]:健壮。

    [幩]:音坟,马嚼子绳子上的绸丝。

    [镳镳]:古代方言,飘扬的意思。

    [翟茀]:扫帚拂尘。“茀”:音浮。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打发走管理地方的官员,不需要他们陪同。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望着川流不息的黄河水,从北边源源不断地流下。

    [洋洋]:古方言,意思是湍急。

    [活活]:古方言,意思是源源不断。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散下大网捕鱼收拢,网罗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鲟鱼,每条鱼约有甘蔗和荻草那样一大节长。

    [罛]:捕鱼的鱼网。

    [濊濊]:音或,古方言,当人们感到惊喜时发出的声音。

    [鱣鲔]:音沾伪,大小鲟鱼,古人把大的叫鱣、小的叫鲔。

    [葭]:音夹,甘蔗。

    [菼]:音谈,指荻草。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很多民妇在岸上观望地流口水,而捕鱼的渔人身手非常敏捷。

    [庶姜]:指平民女子。

    [孽孽]:古方言,音叻叻,想当然、美滋滋流口水的意思。

    讲解

    硕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卫庄姜动人的美貌和平易近人的作风。

    此诗用画笔一样的浓抹出一位风华绝代佳人的美貌。诗中此段:“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是诗经编篡者烂简残篇乱拼接,与前几句根本就没有联系。

    原文四: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意

    流氓前往集镇,抱着一匹布到墟市换购蚕丝。流氓不是真的想购换蚕丝,只不过是为了会面卖蚕丝的女子。卖蚕丝的女子送流氓趟过小河,来到一处小山的转角。卖蚕丝的女子对流氓说:并不是我想推脱约定,是你没有请媒人下聘礼于我呀。既然身子给了流氓,只好委曲求全流氓秋季来迎娶。卖蚕丝的女子每天站在断墙残垣上远眺,遥望那远远城门道上往来穿梭的人流。并没有见到流氓准备迎娶的车马,泪流满面。

    有那么一天,卖蚕丝的女子总算等来了流氓准备迎娶的车马,迎亲队伍一路上欢快地吹吹打打。虔诚地问神占卜之后,做到符合迎亲礼仪之后。流氓亲自敦促花轿,送上美礼把卖蚕丝的女子骗娶走。新娘养蚕女环视故居,那郁郁葱葱的桑叶还没有采摘下来。于是轻叹了一声说:那贪嘴的鸟呀请不要偷食桑树上的果实。唉呀可怜的女人哟,请不要和男人鬼混。男人四处拈花惹草,似乎还能骗得欢心。女人若是这样的话,是得不到真正的爱情的。就象那桑树上落下的叶子一般,人老珠黄年华消逝。

    卖蚕丝的女子自从嫁个流氓之后,过了三年的穷苦日子。时光就象淇河的水那样流逝,日子过的就象坐在帷帐的车中那样困惑迷惘。卖蚕丝的女子常常过着枕边无人的难熬长夜。因为她的男人另寻新欢去了。那个负心的男人只不过是个混日子的流氓,一而再、再而三地另寻新欢。自从嫁给流氓三年下来,卖蚕丝的女子为了维持这个家庭忙里忙外。日夜操劳,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善生活。对男人稍加劝止,就被她的男人粗暴地辱骂痛打。亲戚兄弟姐妹们还好不知她是这样一个家庭,否则的话还不被他们讥笑一番。等到男人辱骂过后百感交集,只有转过身背地里暗暗地、偷偷地流泪。和你这种流氓一起生活到老,是我一生的悔恨。卖蚕丝的女子来到淇水的河边,纵身跳下,葬身在滚滚的河水中。新娶的那天宴席上,流氓对着前来贺喜的亲友有说有笑。流氓对着新人信誓旦旦地发誓,却对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毫不悟。过去有什么好思念的呢?反正已经过了嘛。

    解读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流氓前往集镇,抱着一匹布到墟市购买蚕丝的。

    [蚩]:音吃,通假嗤,哼声。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流氓不是真的想购换蚕丝,只不过是为了会面卖蚕丝的女子。

    [谋]:会面说辞。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卖蚕丝的女子送流氓趟过小河,来到一处小山的转角。

    [淇]:淇水。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卖蚕丝的女子对流氓说:并不是我想推脱约定,是你没有请媒人下聘礼于我呀。

    [愆]:音炎,违背。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既然身子给了流氓,只好委曲求全流氓秋季来迎娶。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卖蚕丝的女子每天站在断墙残垣上远眺,遥望那远远城门道上往来穿梭的人流。

    [垝垣]:音归元,断壁残墙。

    [复关]:城门。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并没有见到流氓准备迎娶的车马,泪流满面。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卖蚕丝的女子总算等来了流氓准备迎娶的车马,迎亲队伍一路上欢快地吹吹打打。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虔诚地问神占卜之后,做到符合迎亲礼仪之后。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流氓亲自敦促花轿,送上美礼把卖蚕丝的女子骗娶走。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新娘养蚕女环视故居,那郁郁葱葱的桑叶还没有采摘下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是轻叹了一声,那贪嘴的鸟呀请不要偷食桑树上的果实。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唉呀可怜的女人哟,请不要和男人鬼混。

    [耽]:音单,迷恋,这里是鬼混的意思。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男人四处拈花惹草,似乎还能骗得欢心。

    [说]:通假悦。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人若是这样的话,是得不到真正的爱情的。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就象那桑树上落下的叶子一般,人老珠黄年华消逝。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卖蚕丝的女子自从嫁个流氓之后,过了三年的穷苦日子。

    [徂]:这里指迁徙同居。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时光就象淇河的水那样流逝,日子过的就象坐在帷帐的车中那样困惑。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卖蚕丝的女子常常过着枕边无人的难熬长夜。因为她的男人另寻新欢去了。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那个负心的男人只不过是个混日子的流氓,一而再、再而三地另寻新欢。

    [罔极]:迷糊、混蛋透底。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自从嫁给流氓三年下来,卖蚕丝的女子为了维持这个家庭忙里忙外。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日夜操劳,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善生活。

    [夙兴夜寐]:日以继夜的意思。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对男人稍加劝止,就被她的男人粗暴地辱骂痛打。

    [遂]:劝止。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亲戚兄弟姐妹们还好不知她是这样一个家庭,否则的话还不被他们讥笑一番。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等到男人辱骂过后百感交集,只有转过身背地里暗暗地、偷偷地流泪。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和你这种流氓一起生活到老,是我一生的悔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卖蚕丝的女子来到淇水的河边,纵身跳下,葬身在滚滚的河水中。

    [隰]:葬身的坟包。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新娶的那天宴席上,流氓对着前来贺喜的亲友有说有笑。

    [总角]:结发的意思。“总”:通假终。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流氓对着新人信誓旦旦地发誓,却对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毫不悔悟。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过去有什么好思念的呢?反正已经过了嘛。

    讲解

    氓这首诗讲述的一位无业流氓四处拈花惹草,骗得一位诚实善良卖蚕丝的女子为妻,然而粗暴的流氓娶卖蚕丝的女子的目的却是为了得到一位随他好恶使唤的佣人。

    此诗开始氓民出场到集市表面上是以物换物,实际上是以物换人。接下来卖蚕丝女子的倚墙苦等,等到氓民迎娶的欢喜局面。整个故事似乎能完美地划个句号。然而婚后的三年贫苦生活对可怜的养蚕女来说仿佛是一场恶梦,她的丈夫不仅是个拈花惹草的色棍,还是个虐待她的暴徒。

    读者从诗中“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难读出养蚕女做为一位不幸女子的悲伤。悔恨交加养蚕女自寻短见跳入淇河,结束了其凄惨的一生。当每一位有同情心的读者读到诗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句都不禁会为可怜的养蚕女心生同情。透过诗中苍凉的笔调:面对茫茫流水,感叹时光匆匆、悠悠岁月,悲哀悔悟的养蚕女就这样跳入河中,结束了这种不幸的婚姻生活。然而养蚕女的死并不能使那位残暴的氓民改过自新。氓民又一次用他的花言巧语骗娶了一位新娘。新的一幕悲剧又上演了

    原文五: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浟浟,桧楫松舟。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诗意

    抖动竹竿,在淇河边垂钓。面对着淇河中畅游的鱼儿,而钓竿却不够长,怎么不令人垂钓之人呆呆出神呢?随着思绪仿佛又回到少年时代:左转过身准备回去,嘴里念叨着小溪流在左边,淇河在右边。看见几位妙龄男女鱼串而来,背着家人来到淇河边玩耍。于是就朝右转过身来,结果把左右给弄糊涂了,反正淇河在右边,小溪流在左边。这滑稽的动作使前来的同伴们不禁露齿哈哈大笑,作弄得身上的佩玉叮叮响个不停。大伙拿着桧木的船浆、驾驶着松木舟顺着淇河的流水缓缓而下。大家边划舟边有说有笑,尽情发泻出心中的烦恼。

    解读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抖动竹竿,在淇河边垂钓。

    [籊籊]:今声替替。古音踢提,意思是反复抖动几下。一个“籊”字表示弹性、韧性,象形表意是说直长的竹子如羽毛般上下震动;在这里二字叠用在古方言表示一种动作。

    岂不尔思?远莫致之。:面对着淇河中畅游的鱼儿,而钓竿却不够长,怎么不令人垂钓之人呆呆出神呢?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左转过身准备回去,嘴里念叨着小溪流在左边,淇河在右边。

    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看见几位妙龄男女鱼串而来,背着家人来到淇河边玩耍。

    [女子]:年青男女的统称。(从这里可以看到母系氏族社会的遗俗,古人把女人称为“女”男人称为“子”男男女女统称“女子”假如是子嗣则称“子女”;又因为远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时的走婚制,古人只知生母是何人,而不知生父到底是哪一位,所以把年青男女称为“女子”)

    [有行]:一大行、一大排、一长串的意思。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于是就朝右转过身来,结果把左右给弄糊涂了,反正淇河在右边,小溪流在左边。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这滑稽的动作使前来的同伴们不禁露齿哈哈大笑,作弄得身上的佩玉叮叮响个不停。

    [瑳]:音搓,这里指参差不齐的牙齿。

    [傩]:饮挪,这里指摇晃摆动。

    淇水浟浟,桧楫松舟。:大伙拿着桧木的船浆、驾驶着松木舟顺着淇河的流水缓缓而下。

    [浟浟]:音悠悠,古方言,意思指水流缓慢绵长。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大家边划舟边有说有笑,尽情发泻出心中的烦恼。

    讲解

    竹竿此诗描写在淇河边垂钓时,回想当年和一群少年在划船游乐的画面。

    此诗先用写实的手法突出垂钓者待鱼上钩时的静心养神,回忆起当年和少年伙伴时代无忧无虑的美好情景,令读者感受垂钓中悠旷的神思。

    原文六: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诗意

    小孩子佩戴的解绳结的装饰物,用萝藦藤枝作绳穿连成串的。虽然佩戴了解绳结的锥子,但是小孩子能知道怎么用吗?有绶条装饰的容刀,垂着长长的绶带呀。小孩子佩戴手上的扳指,是用萝藦藤叶制成的。虽然佩戴了扳指,但是小孩子能知道怎么戴吗?有绶条装饰的容刀,垂着长长的绶带呀。

    解读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小孩子佩戴的解绳结的装饰物,用萝藦藤枝作绳穿连成串的。

    [芄兰]:一种萝藦属藤本植物。“芄”:实音丸。

    [觿]:音昔,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虽然佩戴了解绳结的锥子,但是小孩子能知道怎么用吗?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有绶条装饰的容刀,垂着长长的绶带呀。

    [容]:指容刀,一种佩饰用的刀。

    [遂]:通假穗。

    [悸]:音寂,指穗带子下垂。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小孩子佩戴手上的扳指,是用萝藦藤叶制成的。

    [韘]:音射,古代射箭时戴在手上的扳指。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虽然佩戴了扳指,但是小孩子能知道怎么戴吗?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有绶条装饰的容刀,垂着长长的绶带呀。

    讲解

    芄兰这首诗说的古代儿童从小佩戴装饰物的习俗。

    此诗说明古人此小重视幼儿的健康成长,给儿童佩戴装饰物提高他们健身锻炼的兴趣。

    原文七:河广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

    诗意

    谁说天河宽广无垠呢?一根中空的窥管就能观测到。谁说宋国距离遥远?踮起脚尖对准窥管就能看到。谁说天河宽广无垠呢?都逃不出窥管的观测。谁说宋国距离遥远?不用一天时间就到了。

    [崇朝]:指太阳偏西。

    解读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说天河宽广无垠呢?一根中空的窥管就能观测到。

    [河广]:这里是特指银河。

    [一苇]:一根中空的窥管。

    [杭]:这里指天文观测木架上竖直的长管,既古代天文望远镜。

    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说宋国距离遥远?踮起脚尖对准窥管就能看到。

    [跂]:音气,翘起脚跟,这里比喻踮起脚尖看窥管。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说天河宽广无垠呢?都逃不出窥管的观测。

    [容刀]:佩饰刀鞘,这里指窥管的中空部位。

    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谁说宋国距离遥远?不用一天时间就到了。

    [崇朝]:指日落西山而月东升时。

    讲解

    河广这首诗表明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就已经发明使用了迄今为止最早的木架窥管天文望远镜。

    此诗的重点在“杭”字,本意是指木浮于水上,在这里是特指木架上竖直的长管,既古代天文望远镜。

    原文八: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诗意

    勇猛而敏捷的方伯呀,是一国的豪杰。方伯也用仪仗,代表周王而行事。自从方伯回东边之后,各地纷争象蓬草那样乱。难道是没有丰厚的财物吗?大家都为了一点脸面而起争斗。世道的黎明阴暗、彤云密布、这是一场持久的阴雨绵绵的时局,等到日上三竿后的午时日出。希望方伯能出来主持公道,心甘情愿地服从他的调度。哪里才是草民的安身之处?只有在强大的国邦之下。每当想起方伯还没来,难免忧思成病。

    解读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勇猛而敏捷的方伯呀,是一国的豪杰。方伯也用仪仗,代表周王而行事。

    [伯]:指方伯,春秋战国诸侯的封号。

    [桀]:通假杰。

    [殳]:音书,古代一种兵器,用竹木制成,有棱无刃。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自从方伯回东边之后,各地纷争象蓬草那样乱。难道是没有丰厚的财物吗?大家都为了一点脸面而起争斗。

    [首如飞蓬]:本指头发纷乱,这里比喻各地诸侯纷争。

    [膏沐]:面膏发油。这里比喻物利。

    [谁适为容]:谁适应乱世纷争谁就能争取一席之地的意思。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世道的黎明阴暗、彤云密布、这是一场持久的阴雨绵绵的时局,等到日上三竿后的午时日出。希望方伯能出来主持公道,心甘情愿地服从他的调度。

    [杲杲]:音搞搞,指午时的太阳。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哪里才是草民的安身之处?只有在强大的国邦之下。每当想起方伯还没来,难免忧思成病。

    [焉得谖草]:怎么能获得忘忧草呢?这里是比喻过安稳生活的居住处。

    [言树之背]:在大树的荫凉处能找到。这里比喻在强大的邦国里才能获得安稳生活。

    [痗]:音妹,忧伤的意思。

    讲解

    伯兮这首诗说的是春秋五霸的齐桓公维护周王朝的统治而讨伐不臣诸侯。

    此诗说明了在乱世纷争军阀割据的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迫切希望有一位强大的诸侯能代表周王朝庭出来主持公道,平息纷争。

    原文九: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诗意

    在淇河山涧边的大树上,一群狐狸聚集在一起嘻戏。捕猎手心急如焚,担心捕不到它们剥取皮革不得进贡于奴隶主子嗣作成衣物。在淇河山涧边的大树上,一群狐狸聚集在一起追逐尖叫。捕猎手心急如焚,担心捕不到它们剥取皮革不得进贡于奴隶主子嗣作成披领穿戴。在淇河山涧边的大树上,一群狐狸沿着山涧边跑去。捕猎手心急如焚,担心捕不到它们剥取皮革不得进贡于奴隶主子嗣作成服饰穿戴。

    解读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在淇河山涧边的大树上,一群狐狸聚集在一起嘻戏。捕猎手心急如焚,担心捕不到它们剥取皮革不得进贡于奴隶主子嗣作成衣物。

    [有狐]:一群狐。“有”:数量多。

    [绥绥]:音虽虽,徘徊的样子。

    [淇梁]:淇河边的大树。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在淇河山涧边的大树上,一群狐狸聚集在一起追逐尖叫。捕猎手心急如焚,担心捕不到它们剥取皮革不得进贡于奴隶主子嗣作成披领穿戴。

    [厉]:高亢的尖叫声。

    [带]:披在头肩的装饰。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在淇河山涧边的大树上,一群狐狸沿着山涧边跑去。捕猎手心急如焚,担心捕不到它们剥取皮革不得进贡于奴隶主子嗣作成服饰穿戴。

    [侧]:指山涧的另一边。

    [服]:服饰。

    讲解

    有狐这首诗说明奴隶主贵族追求华美的天然服饰,以捕杀的狐皮作为服饰,穷奢极欲,以显示其高贵的身份。

    此诗的重点在“绥绥”二字,这是古方言,意思是指狐拖着长长的尾巴象一把把扫尘。

    原文十: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意

    他人馈赠我木瓜,我用头项上的美玉回礼。这样的贵重的回礼当然不敢收,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礼节。他人馈赠我桃子,我用手中佩戴的手镯美玉回礼。这样的贵重的回礼当然不敢收,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礼节。他人馈赠我李子,我用腰间的佩玉回赠。这样的贵重的回礼当然不敢收,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礼节。

    解读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他人馈赠我木瓜,我用头项上的美玉回礼。

    [投]:双手高举于首捧上曰投。

    [木瓜]:古人赠人以木瓜是敬仰此人的“仁”

    [报]:双手合拢于袖内拱手作揖曰报。

    [琼琚]:古人佩戴于项首上的玉饰物通称琼琚;“琼”:脂白色美玉“琚”:头簪一类带有垂坠物的玉石。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样的贵重的回礼当然不敢收,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礼节。

    [匪]:隔离,这里是通假非,并非,不是的意思。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他人馈赠我桃子,我用手中佩戴的手镯美玉回礼。

    [瑶]:中间镂空带孔的美玉。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样的贵重的回礼当然不敢收,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礼节。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他人馈赠我李子,我用腰间的佩玉回赠。

    [玖]:表明身份的腰佩玉石,此类玉通常是由国王或诸侯赠赐的,故称“玖”;“玖”字说文:石之次玉,黑色。此解谬误,非黑色称玖,而是指杂玉,色泽不够纯。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样的贵重的回礼当然不敢收,只不过是为了表达彼此之间的友好礼节。

    讲解

    木瓜这首诗说明我国的礼尚往来的交往礼节源远流长。

    此诗的重点在明白古人赠礼的涵义:赠木瓜表示同甘共苦,赠桃子表示福寿绵延,赠李子表示子孙满堂。而回礼用美玉,说明这是一种古人定亲风俗。

本站推荐:鬼帝狂妻:纨绔大小姐喜劫良缘,纨绔俏医妃魅王宠妻:鬼医纨绔妃邪帝狂妃:废材逆天三小姐魔帝缠身:神医九小姐医妃火辣辣邪王追妻:废材逆天小姐邪王追妻数风流人物小女花不弃

舂骑满香痕文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龙门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春骑满香痕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骑满香痕并收藏舂骑满香痕文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