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没有实力的罗斯国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1852铁血中华、超级兵王、超级兵王、天才小毒妃
龙门小说网 www.txtlm.com,最快更新晚明霸业最新章节!
“你们的收入怎么样?”
“我们的收入非常差劲!”亚历山大激动道:“所以即便是火器作战部队,也不得不做些小生意,补贴生活!”
年轻的参谋听了之后,有新奇,又感兴趣,“军人可以可以做生意吗?你们国家不管吗?”
他知道华夏历朝历代都有商人做买卖的事情,但那都是地方部队,辅助部队,但是禁卫军,主战部队肯定是不敢的。
而且一个国家,一旦军队开始肆无忌惮的做生意了,那么这个国家的战斗力,距离覆灭就没有多远了。
火器作战部队可以算是罗斯国沙皇的禁军,乃至近卫军了吧。
“闲着也是闲着,一个士兵一年只有几个卢布,就算加上一日三顿的伙食津贴,但还要花钱给自己买军装,不做点买卖怎么养活自己呢?”亚历山大无奈道。
“不耽误训练么?”参谋又问道。
“训练?一周三次……”
在氛围良好的交谈之中,亚历山大完全不明白自己说了些什么。军情处很轻松地就将罗斯国军队基本情况摸了个彻底,形成报告交给了总参谋部。
这份报告让朝廷上下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
可以不用担心罗斯国人的大举报复——突厥斯坦之战几乎覆灭了整个罗斯国的南方驻军,其中包括八千人的常备军。
只是高燕和徐敬业脸上的光彩很不好看,因为对方的战斗力之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甚至于罗斯国人一周——七天的训练量,还不到明军士兵一天的训练量。
罗斯国人因为火药和铅弹的费用高昂,使得火器操演成了奢侈事,而明军士兵每天都有火器实弹射击训练。
即便在和平时期,明军一个士兵一天消耗的火药,也等于罗斯国士兵十次训练的消耗量。
因为罗斯国的国库匮乏。所以全国除了一万七千余常备军之外,更多的军团都会在战争结束后解散。根本没有训练可言,更没有荣誉和地位。
打赢这样的对手,实在让人没脸张扬。
“这非但是军事上的胜利,更主要的还是国力上的胜利。”徐梁得到这份报告却是十分高兴。这是大明第一次直面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军队,虽然不是瑞典那样的世界一流军事强国,但罗斯国此时也绝非一个三流弱渣。否则就不可能吞并东乌克兰了。
“陛下,现在高燕将军与徐敬业将军各领一个军朝北和西两个方向挺进,希望能够克复整个哈萨克汗国。”孙传庭以苍老深沉的嗓音报告道。
徐梁点了点头。
既然两位大将做出了这样的决策,肯定是有其道理,远在北京的皇帝和中枢最好还是少质疑。多支持。
在技术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只有信任大将才能获得胜利。
高燕和徐敬业原本都是将突厥斯坦之战视作的最近五年里的最后一战。
大明即便胜了,可能也是巩固远西战区,并没有扩大战果的想法。只是听了亚历山大的介绍,再结合斥候的情报,两人发现这实在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
哈萨克人被打破了胆,哥萨克人带着大明的友谊回了老家,罗斯国人被送去下井采矿,整个哈萨克就如同披着薄纱睡衣的美女,正翘首弄姿期待明军大爷的宠爱。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是高燕和徐敬业就此在突厥斯坦垦殖驻守,视若无睹,那才是皇帝该忧心的事。
“至于哈萨克人……”孙传庭有些迟疑。
“抵抗天军的论以叛国。”徐梁道:“无辜顺民可以让他们上户口,成为大明国人,也是朕的子民,一视同仁,绝无苛待。”
“陛下,那瓦剌那边……”
“都是一样。”徐梁道:“大明人自然可以在大明的土地上垦殖放牧,不过得做好户口登记,遵守大明的法律。现在总参得挑选一些参谋,随同姜尚书前往莫斯科,进行战后谈判。”
一场大战之后。肯定会有一场旷日持久,烈度不低于战场的谈判。这回大明派出的正使是礼部尚书姜曰广,副使是西北集团军参谋长王恬。
姜曰广赶到突厥斯坦的时候恐怕要两三个月之后,所以王恬也没有等他的意思,在接到委任之后便出发前往莫斯科,为正使打前站。
这回大明的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与沙俄签订边境条约,其中西部边境要求以乌拉尔山为交界。
也是因此徐梁才知道,俄国同样是个贫铁国,在跟瑞典打仗之前,还从瑞典高价进口了近五千吨生铁。俄国唯一的富铁矿就在乌拉尔山地,已经开发了三十余年,正是走向出产高峰期的时候。
这样一个宝贝地区,可不是鲜卑荒野那种可以随便放弃的荒地。
姜曰广年纪已经很大了,但现在内阁阁员已经满了。要等有了空额让他入阁,恐怕此生都没希望。
借着出使外国的机会,姜曰广可以在礼部尚书上加东阁大学士的头衔,享受阁老待遇,等他回国时候也该致仕退休了,算是给自己的仕途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且姜曰广年老心不老,思维反应之快甚至比许多年轻人都强,再配上一个思维缜密的副使。即便任务再艰巨也有成功的可能性。何况王恬出使俄国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取得合约上的胜利,更是对这个敌国的全面考察。
高燕和徐敬业、冯先奇则挟大胜之余威。
率兵在哈萨克的土地上开展了极大的扫荡,只有插上了赤底金龙旗的村落才能免于“检查”。
俄国人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非但损兵折将,整支南方常备军都因此覆灭,绝大部分战士都转职成了农奴和矿工,成为了支援大明建设的一份子。
除此之外。之前已经被俄国控制的小玉兹和实力最为强劲的中玉兹,先后倒向大明,希望能够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不过明军从俄国俘虏口中已经了解到了整个哈萨克汗国的实力部署,所以对这根橄榄枝并不甚感兴趣。
然而俄国人最大的损失并不在于兵力、土地、势力范围。还有人心。
徐梁能够想到的最严苛的待遇,对于俄国人而言都是善良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这种待遇上的差异让接触到两个国家第三方人民铭感五内。哈萨克人第一次知道,他们存在的意义并非被人苛待和劫掠,也应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享受官府提供的帮助、低息的贷款。
哥萨克人也发现明帝国收买他们的标价中,除了有更廉价的粮食,更广阔的土地,还有尊严。
即便是个隆准深目的哥萨克流浪者,只要他的户籍上标注着“大明”字号,那他就拥有被大明帝国保护的权利,不受任何人的欺凌。
在整个十二年年,西北方面最紧缺的两样物资就是代表大明的赤底金龙国旗,以及对哈萨克、哥萨克等部落酋长的委任状。随着朝鲜和日本人为主的边防军到达西域,明帝国对远西地方的控制i越发体系化,虽然管理费用比较高。
“突厥都指挥使司完全就是靠大明百姓的血汗堆积出来的!”
南方士林诸报上对哈萨克建立都司十分不满,正是因为北京诸部堂公开的年度开支和来年预算。
“朝廷对突厥都司的管制只有两个字:砸钱!每个突厥地方的‘明人’每年都有高额的免税优待,可以说大明根本没有从突厥收到一文钱。而大明却要承担突厥方面道路、水利的兴修,军队消耗,官员的俸禄,这岂不是只出不进的亏本买卖么?”
文化界的报刊是不耻于说这些言利之言的,但是《大明商报》却毫无顾忌,尤其是在他们提交的减免税额意见书被北京驳回之后,更有发泄的冲动。
“再差的房子,租给别人住总也要些房租,如今突厥地方却是房东赔钱请人来住,这是何道理?”
《大明商报》的读者群属于略有资产,做些小买卖小生意的小康之家。这份报纸的风格就是直白,善用比喻,以及成版的广告。当然,在《大明商报》看来,广告也是新闻的一种,同样都是信息嘛。
实际效果也是如此,因为《大明商报》对突厥的怨气深重,花了大力气介绍这块大明新的土地,使得许多人都知道了大明西面还有这样一块待开发的土地。也有不少对丝绸之路充满憧憬,同时被突厥地各种免税政策所吸引的商人,纷纷带着大明的茶叶和丝绸,再次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此行都是陆路,反倒比海路更受欢迎。为了保护大明百姓的这种积极性,徐梁不得不规定这条丝绸之路的终点暂时设在突厥斯坦,以免汉民们在无知之中冲入鄂图曼人的领地。
论说起来,鄂图曼人对同一宗教的兄弟是很讲信义的,但面对异教徒,他们根本没有任何信义可言,似乎在他们的教义中,不信仰他们的宗教就是一种罪过。之所以鄂图曼帝国会封锁陆上丝绸之路,正是因为这种对“罪过”的惩罚心态,可以让他们在结束交易的同时,拔出弯刀进行抢劫。
好在大明的领地上也有信仰这种宗教的人,而他们显然温和得多——这正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缘故。让这些温和派带着商货前往鄂图曼进行交易,危险性就能下降许多,而鄂图曼本身也需要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工艺品,正好将他富有的黄金宝石交给大明来利用。
只要能够打通这条通往鄂图曼的商路,世界贸易的圆环就只有薄薄一层,随时可能被打破。
现在大明需要的只是时间,以及切入影响世界潮流的机会。
“你们的收入怎么样?”
“我们的收入非常差劲!”亚历山大激动道:“所以即便是火器作战部队,也不得不做些小生意,补贴生活!”
年轻的参谋听了之后,有新奇,又感兴趣,“军人可以可以做生意吗?你们国家不管吗?”
他知道华夏历朝历代都有商人做买卖的事情,但那都是地方部队,辅助部队,但是禁卫军,主战部队肯定是不敢的。
而且一个国家,一旦军队开始肆无忌惮的做生意了,那么这个国家的战斗力,距离覆灭就没有多远了。
火器作战部队可以算是罗斯国沙皇的禁军,乃至近卫军了吧。
“闲着也是闲着,一个士兵一年只有几个卢布,就算加上一日三顿的伙食津贴,但还要花钱给自己买军装,不做点买卖怎么养活自己呢?”亚历山大无奈道。
“不耽误训练么?”参谋又问道。
“训练?一周三次……”
在氛围良好的交谈之中,亚历山大完全不明白自己说了些什么。军情处很轻松地就将罗斯国军队基本情况摸了个彻底,形成报告交给了总参谋部。
这份报告让朝廷上下得出了一个统一的答案。
可以不用担心罗斯国人的大举报复——突厥斯坦之战几乎覆灭了整个罗斯国的南方驻军,其中包括八千人的常备军。
只是高燕和徐敬业脸上的光彩很不好看,因为对方的战斗力之低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甚至于罗斯国人一周——七天的训练量,还不到明军士兵一天的训练量。
罗斯国人因为火药和铅弹的费用高昂,使得火器操演成了奢侈事,而明军士兵每天都有火器实弹射击训练。
即便在和平时期,明军一个士兵一天消耗的火药,也等于罗斯国士兵十次训练的消耗量。
因为罗斯国的国库匮乏。所以全国除了一万七千余常备军之外,更多的军团都会在战争结束后解散。根本没有训练可言,更没有荣誉和地位。
打赢这样的对手,实在让人没脸张扬。
“这非但是军事上的胜利,更主要的还是国力上的胜利。”徐梁得到这份报告却是十分高兴。这是大明第一次直面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军队,虽然不是瑞典那样的世界一流军事强国,但罗斯国此时也绝非一个三流弱渣。否则就不可能吞并东乌克兰了。
“陛下,现在高燕将军与徐敬业将军各领一个军朝北和西两个方向挺进,希望能够克复整个哈萨克汗国。”孙传庭以苍老深沉的嗓音报告道。
徐梁点了点头。
既然两位大将做出了这样的决策,肯定是有其道理,远在北京的皇帝和中枢最好还是少质疑。多支持。
在技术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只有信任大将才能获得胜利。
高燕和徐敬业原本都是将突厥斯坦之战视作的最近五年里的最后一战。
大明即便胜了,可能也是巩固远西战区,并没有扩大战果的想法。只是听了亚历山大的介绍,再结合斥候的情报,两人发现这实在是乘胜追击的好时机!
哈萨克人被打破了胆,哥萨克人带着大明的友谊回了老家,罗斯国人被送去下井采矿,整个哈萨克就如同披着薄纱睡衣的美女,正翘首弄姿期待明军大爷的宠爱。面对这样的情况,要是高燕和徐敬业就此在突厥斯坦垦殖驻守,视若无睹,那才是皇帝该忧心的事。
“至于哈萨克人……”孙传庭有些迟疑。
“抵抗天军的论以叛国。”徐梁道:“无辜顺民可以让他们上户口,成为大明国人,也是朕的子民,一视同仁,绝无苛待。”
“陛下,那瓦剌那边……”
“都是一样。”徐梁道:“大明人自然可以在大明的土地上垦殖放牧,不过得做好户口登记,遵守大明的法律。现在总参得挑选一些参谋,随同姜尚书前往莫斯科,进行战后谈判。”
一场大战之后。肯定会有一场旷日持久,烈度不低于战场的谈判。这回大明派出的正使是礼部尚书姜曰广,副使是西北集团军参谋长王恬。
姜曰广赶到突厥斯坦的时候恐怕要两三个月之后,所以王恬也没有等他的意思,在接到委任之后便出发前往莫斯科,为正使打前站。
这回大明的狮子大开口。直接要与沙俄签订边境条约,其中西部边境要求以乌拉尔山为交界。
也是因此徐梁才知道,俄国同样是个贫铁国,在跟瑞典打仗之前,还从瑞典高价进口了近五千吨生铁。俄国唯一的富铁矿就在乌拉尔山地,已经开发了三十余年,正是走向出产高峰期的时候。
这样一个宝贝地区,可不是鲜卑荒野那种可以随便放弃的荒地。
姜曰广年纪已经很大了,但现在内阁阁员已经满了。要等有了空额让他入阁,恐怕此生都没希望。
借着出使外国的机会,姜曰广可以在礼部尚书上加东阁大学士的头衔,享受阁老待遇,等他回国时候也该致仕退休了,算是给自己的仕途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而且姜曰广年老心不老,思维反应之快甚至比许多年轻人都强,再配上一个思维缜密的副使。即便任务再艰巨也有成功的可能性。何况王恬出使俄国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取得合约上的胜利,更是对这个敌国的全面考察。
高燕和徐敬业、冯先奇则挟大胜之余威。
率兵在哈萨克的土地上开展了极大的扫荡,只有插上了赤底金龙旗的村落才能免于“检查”。
俄国人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争,非但损兵折将,整支南方常备军都因此覆灭,绝大部分战士都转职成了农奴和矿工,成为了支援大明建设的一份子。
除此之外。之前已经被俄国控制的小玉兹和实力最为强劲的中玉兹,先后倒向大明,希望能够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不过明军从俄国俘虏口中已经了解到了整个哈萨克汗国的实力部署,所以对这根橄榄枝并不甚感兴趣。
然而俄国人最大的损失并不在于兵力、土地、势力范围。还有人心。
徐梁能够想到的最严苛的待遇,对于俄国人而言都是善良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这种待遇上的差异让接触到两个国家第三方人民铭感五内。哈萨克人第一次知道,他们存在的意义并非被人苛待和劫掠,也应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享受官府提供的帮助、低息的贷款。
哥萨克人也发现明帝国收买他们的标价中,除了有更廉价的粮食,更广阔的土地,还有尊严。
即便是个隆准深目的哥萨克流浪者,只要他的户籍上标注着“大明”字号,那他就拥有被大明帝国保护的权利,不受任何人的欺凌。
在整个十二年年,西北方面最紧缺的两样物资就是代表大明的赤底金龙国旗,以及对哈萨克、哥萨克等部落酋长的委任状。随着朝鲜和日本人为主的边防军到达西域,明帝国对远西地方的控制i越发体系化,虽然管理费用比较高。
“突厥都指挥使司完全就是靠大明百姓的血汗堆积出来的!”
南方士林诸报上对哈萨克建立都司十分不满,正是因为北京诸部堂公开的年度开支和来年预算。
“朝廷对突厥都司的管制只有两个字:砸钱!每个突厥地方的‘明人’每年都有高额的免税优待,可以说大明根本没有从突厥收到一文钱。而大明却要承担突厥方面道路、水利的兴修,军队消耗,官员的俸禄,这岂不是只出不进的亏本买卖么?”
文化界的报刊是不耻于说这些言利之言的,但是《大明商报》却毫无顾忌,尤其是在他们提交的减免税额意见书被北京驳回之后,更有发泄的冲动。
“再差的房子,租给别人住总也要些房租,如今突厥地方却是房东赔钱请人来住,这是何道理?”
《大明商报》的读者群属于略有资产,做些小买卖小生意的小康之家。这份报纸的风格就是直白,善用比喻,以及成版的广告。当然,在《大明商报》看来,广告也是新闻的一种,同样都是信息嘛。
实际效果也是如此,因为《大明商报》对突厥的怨气深重,花了大力气介绍这块大明新的土地,使得许多人都知道了大明西面还有这样一块待开发的土地。也有不少对丝绸之路充满憧憬,同时被突厥地各种免税政策所吸引的商人,纷纷带着大明的茶叶和丝绸,再次踏上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此行都是陆路,反倒比海路更受欢迎。为了保护大明百姓的这种积极性,徐梁不得不规定这条丝绸之路的终点暂时设在突厥斯坦,以免汉民们在无知之中冲入鄂图曼人的领地。
论说起来,鄂图曼人对同一宗教的兄弟是很讲信义的,但面对异教徒,他们根本没有任何信义可言,似乎在他们的教义中,不信仰他们的宗教就是一种罪过。之所以鄂图曼帝国会封锁陆上丝绸之路,正是因为这种对“罪过”的惩罚心态,可以让他们在结束交易的同时,拔出弯刀进行抢劫。
好在大明的领地上也有信仰这种宗教的人,而他们显然温和得多——这正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缘故。让这些温和派带着商货前往鄂图曼进行交易,危险性就能下降许多,而鄂图曼本身也需要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工艺品,正好将他富有的黄金宝石交给大明来利用。
只要能够打通这条通往鄂图曼的商路,世界贸易的圆环就只有薄薄一层,随时可能被打破。
现在大明需要的只是时间,以及切入影响世界潮流的机会。